成大微生物科技團隊發表首創「咖啡生豆機能性發酵技術」

成大微生物科技團隊發表首創的「咖啡生豆機能性發酵技術」。(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近年來積極投入咖啡的研究的成功大學微生物科技團隊,三十日對外發表首創的「咖啡生豆機能性發酵技術」,該技術使用去殼生豆進行發酵,不僅大幅提升了咖啡風味的層次感,並賦予更多機能性價值,可望進一步推動台灣咖啡市場的發展。

由成大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蔣鎮宇率領的研究團隊,繼以微生物配方進行帶殼咖啡生豆的二次發酵、產出「舞姬咖啡」之後,現在又再度取得突破,成功將去殼生豆進行發酵應用。

蔣鎮宇表示,由於咖啡豆在去除果殼後活性大幅下降,過去的發酵技術難以順利進行,更遑論提升風味與機能性。成大微生物團隊憑藉對種子生物學的深入理解,結合微生物科技與天然機能性風味物質,順利克服技術瓶頸,為咖啡賦予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在技術發表會上,成大團隊與名匠咖啡烘焙大師黃建鈞合作,將經過機能性發酵的咖啡豆,沖泡成一杯杯香氣撲鼻、風味層次豐富的咖啡。蔣鎮宇表示,目前已嘗試發酵肉桂、紅茶、香草莢、香茅草等風味的咖啡,目標是做到客製化的咖啡豆。

黃建鈞表示,從國外進口的咖啡豆都是去殼的,有了這新技術之後,未來就可以使用進口豆來發酵,後製加值後再出口,後製產業就會有生意可以做。

獲得去年WCC世界杯測師大賽第六名的賴力弘也受邀到場品嘗,他表示,此次杯測他覺得最特別的是使用香草發酵的曼特寧,原本曼特寧都是深烘焙,味道會偏苦,使用香草發酵後,會帶有薄荷、奶香,可以讓風味更圓潤,焙度可以不用走得太深,更廣被大眾市場接受。

成大微生物科技團隊引領的咖啡發酵革新,不僅打破了傳統加工限制,更為台灣咖啡烏金產業開啟了新的價值想像,未來隨著技術成熟與市場擴展,預期將帶動產值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