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二0二五年適逢府城建城三百年,為呼應城市文化,成大師生在小東門城垣遺址場域前,透過建築教學、工藝實作,創築藝術竹城舞台,一日正式揭幕。除了做為舉辦活動的共享空間,也期盼各界理解府城空間紋理的歷史變遷。
藝術竹城舞台由成大文學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建築系、歷史系師生合力創築。開幕式,藝術所暨戲劇碩士學位學程老師馬薇茜,帶領碩士生袁丞揚、蔡為奐、盧思羽表演扯鈴、展示戲曲身段。台文系傳統戲曲課程學生陳宥緯則擔綱主持,示範竹城舞台的多樣應用。
成大副校長陳玉女表示,成大與府城關係密切,校園裡有清朝、日治、民國時期元素。許多師生會從小西門進出校園,體驗先民入城、出城感受。此次學校透過課程,讓學生理解文獻,邁向手作落實,體認歷史與城市發展的密切關係,藝術竹城舞台無疑是最佳轉譯。
清雍正三年、西元一七二五年在府城籌建木柵城,至今正好建城三百年。成大光復校區為小東門城垣段接大北門城牆的歷史空間,保有乾隆元年小北門「鎮北門」部分門額、異地保存的小西門城樓,與府城發展變遷息息相關。有鑑於此,成大全校性通識課程踏溯台南「成大人之道」及建築系實作課程,今年以「府城建城300年」為題,在小東門城垣遺址歷史場域,以木、竹為材料,構築一座寬六公尺、三公尺高的藝術竹城舞台,呼應府城300的歷史時刻。
建築系老師王逸璇、葉玉祥、顏嘉慶、黃恩宇開設「築竹城─府城300校園舞臺構築計畫工作營」,春假期間搭建出舞台木結構。再由歷史系老師陳文松、台文系曾薰慧、資工系楊中平、文學院陳志昌開設「築竹城─府城300校園舞台竹編工藝實作」課程,從四月中旬起,利用兩個週末時間完成竹編織學習、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