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淑娟/官田報導
「在八田與一紀念園區與堯帝的古琴曲相遇…」,園區裡的古蹟建築中有「知樂堂琴齋」,主人洪若虛總會分享古琴曲,憑添園區奧妙氛圍,遊客有幸能聽上一曲「神人暢」,或「臥龍吟」,或上友古琴,肯定不虛此行。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的修建是希望和緩台日關係,當年前總統馬英九,特別交由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著建手修建完成,並慎選進入的單位,如今五座日式建築群各有妙用,而知樂堂琴齋是其中一座,若不是園區的休假日,老師總會在琴齋分享古琴曲,讓大家可以認識古代「琴棋書畫」中的琴。

每個月洪若虛也會安排半日閒情,讓大家來分享古琴曲,純屬公益演出,洪若虛表示,古箏和古琴不同,雖都有二千年以上歷史,但古箏的曲未能留傳下來,而古琴是昔日君王將相才子佳人都會學的,因而有三千多首的古琴曲譜被流傳下來,而他也在園區推廣古琴,有的學員遠從台北下來學,還有的由台東成功而來,知音難覓,幸得有一小群人跟著學,讓園區內時不時的可聽到那特別的古琴曲。
洪若虛表示,古琴原只有五根弦,即最古的音階僅用宮、商、角、徵、羽等,對照著五行,不過如今古琴有七根弦,靜下心來聽,可以沉浸在美妙的音律世界,而不只語言有能量,琴音也有能量,所以就有人說想了解宇宙的奧秘,要從接受能量的共振開始去思考。或許一首古曲聽了特別有感覺,那就是能量共振。
隨即洪若虛撥弄著琴弦,他說,古琴是寫意比較抽象的,卻可悅心,且聽著古琴曲,可以修身養性,不論是臥龍吟、秋塞吟或胡笳十八拍,每首曲子都可能撼動心情,而曲也在描寫當下的心情,最特別的是可以穿越時空,與譜曲人相應,一曲「神人暢」正是堯帝謝天所作,而臥龍吟則是三顧茅廬之後,孔明決定復出的矛盾心情,如何感受,大家可走訪八田與一紀念園區,若有緣就可以聽到數千年的古琴曲,做一場心靈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