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6日公布,上週新增3例百日咳本土病例,都是未滿3個月嬰兒,其中一例女嬰甚至是在出生後8天就有症狀,前後3度就醫、2次住院,目前還在住院治療中;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年累積14例本土百日咳病例,其中還有4起家庭群聚,疫情創6年同期新高。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百日咳上週增本土3例,均為年齡未滿3個月大的嬰兒,北部和南部個案為年齡2個月大男嬰曾接種1劑五合一疫苗,東部個案為未滿月的新生兒(未達接種年齡)。經疫調發現,3嬰的家庭接觸者中,都有人有症狀,不排除家戶感染。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百日咳新增個案年紀最小的東部女嬰,出生第8天就出現咳嗽、有痰,到醫院就醫後發現急性支氣管炎,返家休養後症狀持續,再度就醫住院,給予抗生素治療5天出院,但出院後咳嗽加重,第三度就醫,收治新生兒加護病房,上週已轉出加護病房,繼續住院治療中,匡列同住及醫院接觸者共27人,經評估19人已投藥,並已採檢同住家人4人(檢驗中)。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最新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14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其中包括有4起家庭群聚,皆為本土病例,寫下2020年以來同期最高。評估與國際疫情嚴重,包括日本案例數也創8年同期新高,出現抗藥性病毒有關。
羅一鈞表示,百日咳罹病風險以6個月以下嬰兒最高,嚴重可能導致肺炎、腦炎,未接種疫苗的嬰兒罹患百日咳致死率約1-3%。另尚未達可接種相關疫苗年齡的嬰幼兒,一旦感染百日咳,病情通常較為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等重症。
羅一鈞提醒,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籲請民眾提高警覺,如發現自身或家人出現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咳嗽後臉潮紅或嘔吐等),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按醫師指示確實完成治療,以免造成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