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鐵粉與一般讀者

■艾虔

日前與書友聊天,提及我多年前寫過王宣一《國宴與家宴》閱讀文,於社交媒體閱讀社團貼文,有人留言表示此書看似有趣,已買了書,買書是對閱讀文最好的讚美。誘惑其他人買書,遠比稱讚我寫的好受用多了。

書友表示他亦因而買了《國宴與家宴》,很喜歡,可是後來買了王宣一另一本書,覺得不好看。我只看過《國宴與家宴》,王的其他著作聲名不顯,未隨著《國宴與家宴》洛陽紙貴,或許已是其他讀者的共同評價。然而這不表示王宣一其他作品沒有價值,我覺得那是給王宣一留給鐵粉的禮物。若是一般讀者,瞧瞧《國宴與家宴》也就夠了。

二十多年前,網購尚未盛行,為了尋覓我鍾愛的早逝作家顧肇森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拆船》,我多次前往台北的舊書店尋寶,並向書友探詢。天道酬勤,後來我終究買到書。可是內容不如預期精彩,讀完有點失落。夢想轉換成現實,卻不再甜美如初。但我依然認為那些覓書的時光是值得的,這段歷程使得顧肇森與我的緣分更深一層。再說,我仍想知道顧肇森寫過什麼作品,青澀的、精采的都可以,不夠好也沒關係,只要是顧肇森寫的,我都有興趣。不過我很少向其他讀者推薦顧肇森,因為即使一般人想讀,可是由於絕版多年,他的書不太好找,恐怕圖書館都未必留存。若讀者對顧肇森好奇,短篇小說《貓臉的歲月》、散文《驚豔》,較為常見,也算是代表作。至於其他著作不妨留給鐵粉,一般人別亂買亂搶。

日前晃蕩網路,發現書友幾年前寫下買到《風起長城遠》(神州叢刊第一),更難得的是集體簽名本,他當下的激動驚喜躍然紙上,很有感染力。據說因神州成員流動,十餘人共事大約只有半年,可見集體簽名本想必不多。昔日聲名大譟的神州詩社,如同當代一些瘋迷一時的知名作家,如今僅剩少數鐵粉仍關注。那些曾獨領風騷的作品,日後頂多成為學者研究的素材之一,而非尋常百姓家的讀物。書友有意蒐羅全套神州叢刊,他尋得珍寶,快樂相當真實且強烈。惟同樣這一本書,因我對神州詩社、簽名本沒興趣,可能走過卻視而不見。這亦是鐵粉和一般讀者的差別,你的珍藏我無動於衷,惟這只是選擇,並無高下之分。

倘若想閱讀卻不知該挑什麼書,可由作家的代表作讀起。不喜歡就換一本,反正好書太多,讀也讀不完。若有興趣不妨集中閱讀某位作家,深入了解,今日的鐵粉,以前也曾是一般讀者。當然假使讀者好學,願意死啃硬讀,也沒礙著別人就是了。

鐵粉往往有獨到觀點,相當有趣,或能使得其他人稍稍了解某些特定的書籍。不過一般人無須遵循鐵粉品味,而是透過越來越多的接觸,尋找自己熱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