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圖/記者羅玉如
日本九州宮崎、熊本觀光資源豐富。黑色雄偉的熊本城,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造訪高千穗峽可從十七公尺高的斷崖感受真名井瀑布的磅礡氣勢。建於海岸懸崖邊洞窟的鵜戶神宮,是日南海岸人氣景點。計劃造訪九州的讀者不妨列入行程,安排朝聖之旅。

黑色熊本城 日重要文化財
熊本城的前身是室町時代阿蘇家隈本城改建而成,安土桃山時代豐臣政權入主肥後國,該城就成為藩主官邸。據說加藤清正建城時,考量萬一發生圍城之戰,城內必須有充足的食物來源,所以在城區遍植銀杏樹。城內地席甚至以芋莖曬乾製成,若發生戰事可拆解作為戰備存糧。
十五世紀文明年間,與肥後守護菊池氏同族的出田秀信開始建築千葉城。大永、享祿年間,此地為菊池氏領地,由鹿子木親員建造隈本城,並將藤崎八幡宮遷宮。加藤清正出任城主後,於茶臼山丘陵一帶開始建造城堡,一六0六年城堡竣工,隔年隈本城更名為熊本城。建城不久,熊本城因強震引發城內火藥庫爆炸,毀損嚴重。後來細川忠利取代加藤氏治理熊本藩,下令修復熊本城,耗費十年以上才完工。

西南戰爭時期,熊本城是政府軍的重要根據地,對抗守舊勢力西鄉隆盛帶領的西鄉軍。不過在西鄉方面發動攻勢前,天守閣竟意外發生大火。雖然火勢很快被控制,但許多重要文物、城樓已付之一炬。政府軍在谷干城指揮下,成功擊退西鄉軍。此後直到大正年間,逃過祝融之災的另一部分城樓才被陸軍拆除。
一九三三年熊本城跡被列為日本指定史跡,一九五五年進一步指定為日本特定史跡。一九六0年慶祝熊本城建城三百五十週年,熊本市籌措一億八千萬日圓經費,重建大小天守、平櫓等架構。城內公園開始收費,大天守內部規劃為博物館。二00七年建城四百週年紀念,再將部分建築還原。
熊本城是一座平山城,城池全長五點三公里。涵蓋西南的古隈本城及東北的千葉城,稱為出丸。加藤清正特別擅長建造石垣。熊本城的石垣大多修建成「武者返」形狀,起初坡度較為平緩,上部則近乎垂直。城池採用蔚山倭城時的技術,防守集中在南方,以應付假想敵薩摩藩的入侵。位於熊本市役所外的石垣,是日本最長的石垣。
其天守為連結式望樓型,大天守是三重六層及一層地庫,稱為第一天守。小天守是三重四層及一層地庫,稱為第二天守或御上,也是城主夫人的居所。熊本城最顯著特徵應該就是黑色外觀。天守以外的櫓、門的屋頂少見彎曲,多為直線。多重櫓全為望樓型,當中以宇土櫓最高,甚至有第三座天守之稱。現存遺構僅剩十三棟建築,包括宇土櫓、監物櫓、平櫓、五間櫓、北十八間櫓、東十八間櫓、源之進櫓、四間櫓、十四間櫓、七間櫓、田子櫓等十一座櫓,以及全長約兩百四十二公尺的長塀和不開門,均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泛舟高千穗峽 優游高山絕壁

高千穗町位於九州宮崎縣西北部,五瀨川流經村鎮中心,與大分、熊本兩縣相鄰。日本自古以來相傳,高千穗町是天照大神之孫瓊瓊杵尊降臨之地,神話、傳說色彩濃厚。秋冬季節舉行的夜神樂即源於神話,是當地最負盛名的活動。

高千穗峽是五瀨川侵蝕阿蘇熔岩形成的V字形峽谷。過去阿蘇火山噴發的火山碎屑沿五瀨川流動,急速冷卻後形成柱狀節理,造就了高千穗峽的壯麗景觀。夏季前往高千穗峽,一定要體驗峽谷泛舟。乘船優游高山絕壁包圍的溪谷,抬頭仰望落差十七公尺的真名井瀑布,非常壯觀。高千穗峽於一九三四年被日本指定為國家名勝、天然紀念物。均高八十到一百公尺的斷崖峭壁東西橫貫。前往真名井瀑布的步道設施完善,長度僅約六百公尺,是相對輕鬆的健行路線。

高千穗牛、南蠻炸雞、烤全雞、流水麵線都是高千穗知名美食。高千穗米、金柑、釜炒茶,是當地知名農特產。南蠻炸雞一般餐館幾乎都有供應,炸好的雞塊浸過南蠻醋快速撈起,沾塔塔醬食用滋味濃郁,是宮崎縣代表性庶民美食。
鵜戶神宮 懸崖洞窟上的神社

宮崎縣南部的日南海岸,從青島到都井岬之間,是日本最南端的裏亞式海岸。最著名的景點當屬青島周圍的鬼之洗衣板、與海岸洞窟地景緊密結合的鵜戶神宮了。
青島到都井岬之間、長約一百一十公里的海岸線,適合自駕開車兜風。青島海岸沿岸長期受到海浪沖刷、侵蝕,形成階梯狀波浪紋的奇妙景象,遠望好像巨大的洗衣板,故名鬼之洗衣板。
鵜戶神宮是日本神話山幸彥‧海幸彥傳說中的舞台。當地人稱鵜戶桑的鵜戶神宮,正殿建於海岸懸崖邊洞窟中。因係日本唯一的洞穴神社,吸引海內外觀光客到訪,一躍成為日南海岸著名的人氣景點。據說鵜戶神宮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父親的出生地。神社主要用來祈求順產、胎兒健康、保佑出海作業的漁民,因此受到當地人崇奉。

海岸邊的龜形岩相傳是馱豐玉姬上陸的神龜化身,據說將幸運石運玉或錢幣投進龜背,即可實現願望。男生需用左手投擲,女生則用右手,試手氣時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