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川普關稅戰 東協10+3抱團抗衡?

川普設法擺脫「特里芬困境」,矛頭指向最大貿易逆差國中國大陸。圖為洛杉磯港的中國大陸貨櫃船。(路透,資料照)
宋鎮照

東協十國與中(中國大陸)日韓(十加三)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五月四日移師到義大利米蘭舉行並發表聯合聲明,表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呼籲加強地區合作,並通過在「清邁倡議多邊化」下,新設以人民幣等可自由使用貨幣出資的快速融資工具相關安排。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衝擊全球,東協十加三是重災區,此次聯合聲明直指美國而來,大家抱團取暖、尋找共同利基,以促進區域團結、強化產業鏈結、深化財政合作,增進區域的穩定性來對抗全球的不確定性。

其中,透過本國貨幣結算,人民幣被接受是快速融資工具,正是「去美元化」的另一種認定。雖然美元占全球外匯存底超過五成,仍有其不可挑戰地位,但人民幣透過RCEP、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一帶一路等的運作,重要性會愈來愈高。

 反美保護主義 難撼美元地位

 

十加三的財長與行長會議,此次移師歐洲米蘭,從地緣政治平衡場域角度來看,意在跳脫美中博弈框架,尋求歐盟同溫層支持,在經貿上強化反美陣營聯盟。

再從經貿視角觀察,十加三聯合聲明,反制美國保護主義,雖然還不能排除美國的影響力,亦無法撼動美元地位,但基本上已開始尋求一沒有美國參與、「去美元化」的新價值觀貿易體系。

長期以來,東南亞在美中之間,採取「翹翹板」的平衡策略,不刻意選邊站;如今,在川普高關稅的極限施壓下,是否有可能演化成「雙重選邊站」?亦即在政治經濟上和美國保持密切關係,但在地緣上又同步和中國大陸進行區域整合,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川普重返白宮、就職已屆滿百日,他的強勢、傲慢風格,用拳頭及實力施壓、欺侮他國,重傷美國國際形象,執政百日的國內民調跌到百分之四十,是美國八十年來新低。

川普打破傳統,將關稅、美元武器化,對長久以來建立的世貿組織、貿易自由化、國際化,反其道而行,並從科技、金融、貿易、債務等各個面向,對中國大陸展開全方位圍堵。

 

川普主義的戰略框架,直指「海湖莊園協議」,亦即以關稅為手段壓迫對手談判。(路透,資料照)
 陷特里芬困境 川普尋求解套

 

川普二‧0版看似亂無章法,其實,他正設法為美國陷入「特里芬困境」解套。進一步言。美國貿易赤字愈來愈大,按理美金應該會貶值,但美元卻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美國不斷印鈔提供全球需求,各國也持續加買美債,市場需求維持了美金幣值,但美國的債務卻愈來愈沉重。

美國財政已嚴重惡化。美國國債總額逾三十六兆美金,一年的利息將近一兆,比台灣一年的GDP還多;美國一年的GDP約二十七兆,利息就占百分之三點七,相當於吃掉一年經濟成長率。

川普感受到美債的嚴重,矛頭指向最大貿易逆差國中國大陸。川普一‧0版時就對中國大陸鋼鐵、鋁製品加徵關稅;如今,對中關稅累加到百分之一百四十五至二百四十五,包括東北、東南亞各國都成了川普高關稅的重災區。

川普想要打破「特里芬困境」,將關稅、匯率武器化,還設法延長美債、撙節政府開銷,建構美國主權基金,支持國內投資、推動美國製造業,亦將美國推向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

近日,台幣兌換美元匯率大幅波動,就讓大家關注到川普期待美元貶值,將掀起新一波的金融戰。但川普究竟只是亂拳出手,還是有一套戰略框架呢?

 台幣猛漲 還有多少競爭力?

 

回顧一九八五年的廣場協議,美國要求當時主要貿易逆差對手日本將日本升值。結果,日幣從一九八五年的二四二元、到一九八八年貶為一二一元。日圓在三年內升值整整一倍,導致日本進入長達三十年的經濟泡沫化,競爭力下滑,迄今依然疲弱不振。

其實,美元貶值是一把多面刃。雖有利於美國貨出口,有助於改善貿易逆差,但進口貨品也會變少,關稅入帳不如預期,而且會導致物價上漲、減少消費、衝擊就業率。

日前,台幣短時間驟升百分之八,若保守估計再加上對美百分之十的關稅(目前美方設定是百分之三十二),出口成本就增加了百分之十八,台灣經濟是出口貿易導向,試問還有多少競爭力!

台幣承受升值壓力,美方還要求台灣大幅增加國防支出、加碼對美軍購,台積電赴美投資金額高達一千六百五十億美金。但美國卻沒有給台灣安全承諾,美國將台灣當棋子,未來可藉由打「台灣牌」向中國大陸獲取更多的利益。

美中博弈明爭暗鬥,「讓美國再次偉大」對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國夢」對上「中國夢」,霸權對抗已經是全方位。川普二‧0對上習近平三‧0,亦已不同於拜登時代。

 

台幣短時間驟升百分之八,影響出口競爭力。圖為民眾因台幣匯率猛升爭相前往銀行排隊換匯。(中央社)
 美陸脫鉤 加速美國去市場化

 

拜登時期強調脫鉤斷鏈、去風險化,結果產生了「中國加一」的轉口貿易、或冠上「洗產地」惡名的現象;川普重返白宮後,繼續圍堵中國大陸,卻不想再扮演提供公共財的霸權。

川普主義的戰略框架,直指「海湖莊園協議」,亦即以關稅為手段壓迫對手談判,仿照類似當年廣場協議之手法,達到影響匯率之目的。但川普的手段會得逞嗎?

川普將關稅武器化,掀起「去全球化」、「去貿易化」,逆襲全球經濟秩序,卻讓中國大陸有機會加速研發創新、擴大市場,加強區域化、全球化,成為全球南方的領導者,在世界「疑美」氛圍中,成為構築全球反美聯盟的霸主。

新型態的國際經濟秩序,已不同於過往評估人力、土地、獎助政策等投資條件,而是以「安全」與「關稅」成了優先考量,在美中脫鉤的過程中,正在加速去美國市場化、去美元化。

基於安全因素,一方會往「非紅供應鏈」的路徑走;而基於避開「高關稅」障礙,更多的國家對美關稅談判正使出「拖」字訣,目的都是設法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並選擇到相對低關稅的國家投資。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宋鎮照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