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黑咖啡的年紀

■元莫莫

我喝過最苦的飲料,莫過於黑咖啡了。

第一次接觸它的時間點在麥當勞,那時只見DM上寫了一個很潮的飲料名稱為:「美式黑咖啡」,一向喝冰紅茶或者雪碧的我,那天突然地,想換個新口味,於是點了黑咖啡。

那時的我,嗜喝連鎖飲料店的手搖飲,每杯都是加了七八分甜的綠茶,或者珍珠奶茶,對於咖啡的味覺體驗,尚停留在三合一的即溶咖啡印象中,當第一口熱黑咖啡,滾入我唇舌之間時,竟被此等又苦又澀的味道給嚇壞了,差點要從位置上跳了起來,是不是店員泡壞了飲料呢?

從此黑咖啡那如此不親民的滋味,就停留在我最嗆辣的味覺回憶裡,我未再有喝它的興致。

再度興起品嘗黑咖啡的興致,這中間足足隔了五年的時間(確切時間我已記不得了),當時濾掛咖啡正流行,有一天,拜訪兄長的辦公室,他請我喝了一杯道地純正的,不加任何糖奶的黑咖啡。

入境隨俗的我,只好跟著學起主人翁那套,喝咖啡之前,先用鼻子欣賞它流露出的醇香味,我略微深呼吸了一下,從杯口緩緩冒出的一縷幽香,瞬間被我吸入了嗅覺記憶中,那香不是刺鼻,而是暗微幽雅的沉澱了光陰的香味,彷彿從時光隧道之中,走出了一位活在過去歲月之中的王室貴族,雖然光環盡褪,但仍難掩其風華滄桑。

第二回品嘗黑咖啡之後,感受竟與第一回差異甚大,此回我先聞香,再由嗅覺記憶的好感,逐次品味滑入喉間的唇齒香,細細品嘗那苦味,竟在喉間逐漸回甘,單純無任何雜質的黑咖啡,最適合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愈喝愈覺得這是一種很耐喝的飲品,而不是像甜筒冰淇淋,或者珍珠奶茶那般,初入口雖美味,但喝多就容易膩了,黑咖啡卻是不易入口,但卻愈喝愈有滋味。

為何喝著同樣的黑咖啡,但是感受卻如此懸殊呢?我想了想,大概是時間給出了答案,年齡到了的關係。

小孩嗜吃糖,當進入不惑之年時,才逐漸遠離任何甜飲料,從少糖逐漸到無糖的飲食喜好改變。

無意中曾看見一段文章,遠在幾百年前的歐洲,一位落寞的伯爵夫人,坐在餐廳的一角,那時的她正回憶著往事,喃喃自語地說著:「你看!第一個階段,當你嘗到卡布奇諾的鮮奶時,可以比喻為童年,既甜美又清爽,而且沒有負擔的感覺;第二個階段則像是中年時期……」伯爵夫人停頓一下,又說:「我沒什麼話來比喻。最後階段則像老年時期,又黑又苦,可是懂得品嘗咖啡的人都會認為這個部份最好。」

中年,慾望隨之淡化,開始習慣平淡和平靜的生活,喜歡苦味更勝於一切,吃苦不是真正的苦,那是為了從苦中鍛鍊出堅強和韌性,為了從苦裡提煉出,如同黑咖啡中暗然飄溢出的不喧嘩的沉香來。

如同滿街的黑衣人,行走在暗夜裡,在黑得不見底的時光洪流裡,終究會因曾走過的歲月痕跡,刻劃出年輪裡不被取代,不會被遺忘的記憶,這記憶如同伯爵夫人一樣,醞釀的時間一久,人只要坐在窗戶邊,回想微風往事,也能靜靜地度過一天。

黑咖啡成了一種回憶過往最好的飲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