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賴清德總統就職即將屆滿一週年,本報就這一年來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等面向,系統性盤點賴政府的表現。政治面除就朝小野大翻桌政治提出探討,並就內閣團隊表現進行檢視;甚至,當前民進黨全力推動的大罷免,更把綠色恐怖推升至極限。在財經領域,執政黨緊抱非核家園神主牌,還有護國神山台積電成美積電,乃至於新台幣暴力升值,台灣經濟看不到隧道口的希望微光。也因主政者刻意激化造成社會被嚴重撕裂,還有詐騙橫行衍生的社會集體治安焦慮,更讓民心不安。總體而言,台灣昔日甚為自豪的民主自由,今時今日安在否?這是這一年來許多台灣民眾心頭浮現的疑慮。
記者康子仁∕專題報導
總統賴清德上任屆滿週年,幾乎拿不出太多像樣的政績,外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掃除黨內、黨外政敵鄭文燦和柯文哲的「積極任事」,和推動大罷免的堅強意志,以及大罷免掃蕩國民黨地方黨部,檢調單位使命必達,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一絲不苟;賴清德想要殲滅在野黨的決心無庸置疑,已經讓台灣往極權的方向大步邁進,更讓檢調成為壓制在野黨的東廠,成為民主的最大悲哀。
總統大選只拿到四成、不到一半選票的賴清德,他領導的民進黨在國會也屈居第二大黨,在「雙少數」的政治環境現實下,過去一年來,不見賴清德和在野黨領袖協調溝通,民進黨立委更是在立法院頻頻上演霸占主席台、阻撓議事進行的戲碼,讓人見識到什麼叫做「當家鬧事」。
賴清德上台後蔑視最新民意,更不尊重在野黨,過去一年來針對立法院通過的,包括國會改革法案、憲法訴訟法、財劃法和總預算等六項法案或預算案提出覆議。要知道,在賴清德上任之前,包括三一九槍擊案、核四停建等,行政院總共才提出十三次覆議案,被否決三次、成功了七次、一次政院撤回、兩次因時局動盪未有結果。
賴清德才上任一年,已經提出六次覆議,而且全都遭到否決鎩羽而歸,這種把覆議當兒戲的態度,不僅不尊重在野黨,更讓憲政紀錄蒙羞。
民選總統民調 敬陪末座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一月初登高一呼,高喊要罷免國民黨全部區域立委和立法院長韓國瑜,接著綠營做了全世界民主國家難以想像的事情,執政黨竟然要罷免在野黨立委,甚至為了要營造罷免的正當性,明明已經是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將近三兆的今年度總預算,民進黨還要哭窮,到處造謠編織謊言,痛批在野黨刪預算無法施政。
甚至連只要提出報告,立法院就可以解凍的單位預算,政院所屬各部會也刻意一拖再拖,只為了給大罷免添柴火。民眾看到的是,賴政府根本無心推動政務,只會把矛頭對準在野黨。為了阻撓罷綠委行動,檢調單位大舉出動,同樣的連署瑕疵,昔日在罷免韓國瑜時根本不起訴,甚至連約談都免了,如今動輒大規模搜索國民黨地方黨部,甚至聲請羈押主其事者,根本不符比例原則,只是再一次證明民進黨的雙標。
過去一年來,民眾看到的是,許多福國利民、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政策,都是由在野黨推動,包括八十歲以上申請外籍看護不必巴士量表、給地方政府更多財源的財劃法,以及新增「四加一」國定假日等,全都是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也難怪新國會智庫最新一項民調,在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和賴清德五位民選總統當中,五項指標賴清德幾乎都敬陪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