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就任一週年系列社論〉

賴總統就職即將屆滿週年,本來應該是舉國同慶;但回顧過去一年,朝野對抗不斷,政局一直動盪不安。展望未來,賴清德如果還是硬幹到底,一意孤行,政局勢將讓人更加不敢樂觀。
賴清德以百分之四十點一的得票率當選總統,民進黨在立法院又僅掌握百分之四十五點一三的席次,在「雙少數」的狀況下,外界原本以為賴清德政府會依照民主政治常軌,尊重國會多數,並以理性態度與在野黨溝通協商,做必要妥協,俾使政務順利運作。但任誰也沒有想到,賴清德竟然反其道而行,既不肯組成聯合政府,也不遵從國會決議;對於國內最大在野黨,非但毫不尊重,竟然還意圖消滅。
過去一年裡,民進黨立院黨團在審查法案時,極盡拖延杯葛之能事,幾乎每個法案都進行抗爭;等到法案通過之後,行政院動輒以「窒礙難行」為名提出覆議,或是聲請釋憲,藉由現有大法官全部都是蔡英文時代提名任命的結構性優勢,做成有利於民進黨的解釋,以致司法竟然經常凌駕立法。在這種狀況下,行政院與立法院的關係自然越來越僵,朝野政黨的對立也更加嚴重。
卓榮泰內閣不但是歷來提出覆議最多,儼然也是聲請釋憲最密集的內閣,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自然難辭其咎。因為如今的亂局,即使不是他指揮授意,至少也是他默許縱容造成。
就事論事,在野黨在國會強勢主導議事,確實不免會對行政部門掣肘,但在野黨監督執政黨,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民主常態,何況民進黨在野時,與執政黨抗爭的力道遠遠超過今日。賴清德不肯接受政治現實,也不顧民意趨向,執意要製造朝野對立,升高國會衝突,顯然是過去一年風波不斷,朝野關係每況愈下的癥結所在。
更令人憂心的是,在民進黨的煽惑下,綠營支持者,特別是所謂「青鳥」,對在野黨的仇恨越來越深,社會撕裂的程度也越來越大。本來十分荒謬的大罷免,竟然成為最近幾個月政壇的主要戲碼。事實上,柯建銘已經坦承,從去年二月就開始謀劃大罷免,這證明民進黨現在推動大罷免的種種理由,其實都是藉口。賴清德明明知道大罷免既沒有正當性也缺乏必要性,卻不制止;眼看社會對立的氛圍越來越濃,卻還動用司法檢調對付在野黨,使得朝野衝突幾乎已難有轉圜。
值得深思的是,賴清德存心製造對立,升高衝突的政治操作,固然對凝聚綠營支持者向心力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對社會穩定與和諧已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並使民眾越來越懷疑民進黨政府的作為,對賴清德的信心也隨之下降。
最新的民調就顯示,賴清德就任一年施政滿意度僅百分之三十二,不滿意度百分五十五;交叉分析發現,中立民眾滿意度百分之二十四,不滿意度達到百分之五十九。與就職百日時相比,賴清德整體滿意度掉了八個百分點,是歷次調查最低,不滿意度卻增加二十三個百分點。
網路民調更顯示,對於賴清德總統執政將滿一年的整體滿意度評價,參與投票的八萬五千名網友中,竟然一面倒地有百分之七十七點五表示非常不滿意。這跟民進黨本身所作民調完全相反,孰真孰假?雖然見仁見智,但賴清德的支持度與滿意度都較就職之初退步,卻是事實。身為國家元首,賴清德不該三思嗎? (系列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