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521是24節氣中的「小滿」,象徵稻穀逐漸飽滿,也意味著梅雨季節即將展開,春天已然遠去。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預防醫學中心副主任陳中奎醫師提醒民眾,在氣溫上升、濕氣加重的時節,應適時調養身體,預防不適,維持健康。
慈濟醫院表示,梅雨季節期間,台灣的氣候較為悶熱,雖偶有午後陣雨降溫,仍難以緩解濕熱所帶來的不適感。陳中奎醫師指出,此時要特別留意感冒風險,尤其白天出汗後應立即擦乾,以免著涼。而環境濕氣與高溫可能導致身體疲倦、腹瀉、食慾不振、胃脹氣等症狀。他說,近日臨床上發現腹瀉的患者增多,建議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攝取寒涼食物,以降低腸胃負擔。
另外,濕疹也是梅雨季節常見的皮膚問題,甚至有些民眾會在這時候出現濕疹症狀變嚴重的狀況。陳中奎建議,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減少辛辣食物攝取,若已有搔癢情形,也應避免食用如南瓜等瓜果類,可能會助濕的食物。
慈濟醫院指出,針對梅雨季節帶來的濕氣問題,居家可使用除濕機保持空氣乾燥。而身體則是可以透過中醫藥膳或茶飲來祛濕,適量食用如四神湯等有助消化與調理的藥膳,還有能消暑去濕的洛神花決明子茶,有助身體水分平衡與健康。飲食方面應避免油炸與燥熱食物,適當攝取苦瓜、綠豆、薏仁等清熱利濕的食材。
陳中奎提醒,若是容易中暑體質的民眾,建議要少喝冰冷飲品,以免耗損身體陽氣。他表示,炎熱的天氣的確要注意防曬與降溫,從飲食、生活與環境習慣著手,就能舒適迎接季節變化,但是在睡覺的時候,要注意避免冷風直吹身體,以免風邪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