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啟用AI助胰見 揪早期胰臟癌

台大醫院打造全球首套AI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對小於2公分早期胰臟癌具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診斷過程只要2分鐘。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診斷時多為晚期,因而有「癌王」之稱。台大醫院研發全球首套AI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針對小於2公分早期胰臟癌的檢出敏感度可達8成,整體準確率逾9成。

胰臟癌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位。據統計,其5年存活率約10%,過去確診幾乎就相當於宣告死亡,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為加強偵測早期胰臟癌成效,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合作,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並於2024年底正式於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臨床上線,開放提供自費AI影像分析醫令,目前已有約20名到30名患者使用,若其他醫院的病患也可以攜帶相關影像檢查資料來進行評估。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陳柏廷表示,胰臟位於腹部深處,因此電腦斷層(CT)常受限制,尤其要在CT影像中找到腫瘤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癌更是難上加難,導致過去約有40%病灶易被忽略,診斷成功率往往只能仰賴醫師經驗。

然而,胰臟癌雖致死率高,但若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時及時診斷與治療,存活率可望大幅提升至80%。

陳柏廷指出,「助胰見」系統導入深度學習模型與多重影像資料訓練,可於PACS系統中即時分析病患CT影像,自動標示胰臟輪廓與可疑病灶位置,判讀過程只要2分鐘;經全國性臨床測試顯示,對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癌具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

台大醫院表示,這套AI系統已取得台灣與美國發明專利各4項,並通過國內食藥署醫材核准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突破性醫材(Breakthrough Device)認證。臨床上已與消化內科、外科及腫瘤科等多專科密切合作,共同評估病情並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搶抓黃金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