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破3個月 她罹口腔扁平苔癬

醫師吳昱學說,若口腔反覆潰瘍、黏膜發白、刺痛或灼熱不適,應及早就醫檢查。(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44歲婦人反覆嘴破3個月,就醫發現口內雙側頰黏膜除了有紅色萎縮區域,還能看到白色的網狀線條;切片檢查後確診「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經給予類固醇治療並追蹤觀察,緩解症狀。

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醫師吳昱學指出,口腔扁平苔癬是一種慢性發炎的口腔黏膜病變,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女略多於男,通常為長期存在且反覆發作的病灶。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分為「非糜爛型」與「糜爛型」2大類,非糜爛型病灶常呈現白色條紋或斑塊;糜爛型則會出現紅色斑塊,周圍有放射狀白線,或是潰瘍、水疱(較罕見)等型態。口腔扁平苔癬常出現在雙側頰黏膜、舌頭與牙齦,且具有對稱性分布,有時會同時出現多種型態。

口腔扁平苔癬的發病原因與機制仍不甚明確,目前認為與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相關,可能導致上皮基底細胞的凋亡。研究發現,口腔扁平苔癬的相關因素,包括精神壓力、免疫異常、甲狀腺疾病、病毒感染、藥物反應,以及局部牙科復形體或補綴物等。尚無明確證據顯示這些因素會直接導致扁平苔癬,多被視為透過誘發局部免疫異常,間接導致黏膜上皮的慢性發炎。

吳昱學說,非糜爛型患者的病灶和症狀較不明顯,往往不易察覺;糜爛型或潰瘍型則因燒灼感、疼痛等不適,甚至影響潔牙、進食而就醫,其惡化癌變率約1%。

治療目標為緩解症狀與監測病程,輕微且無症狀的病灶無需立即治療,持續觀察追蹤;症狀明顯者,可視情況使用局部類固醇製劑,或口服類固醇錠劑搭配免疫調節劑。少吃辣、酒精與菸草等口腔刺激物,維持良好口腔衛生與規律作息,並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