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來醫學生員額上限爭議延燒,29個醫師團體29日聯合聲明指出,未改善訓練品質與制度設計,擴大招生恐導致醫學生集中都市與特定專科,教學資源被稀釋,數量主義的迷思終將反噬醫療環境。
醫界近日不斷抗議教育部未經與各方協商,逕於今年6月同意當初以公費生名額設系的清華、中興、中山等3校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為自費一般生,且招生名額由原23名調增為35名,實已逾越原有總量管制原則。
29個醫師團體29日聯合聲明,1300名自費醫學生的管制總量,不只是數字,而是制度平衡與醫療品質的象徵。現在護理人員等各醫事人員不足,就是之前放寬招收醫學系名額下,長期下所造成嚴重的問題,教育政策應回歸專業共識與既定制度。
聯合聲明指出,如今醫師過勞、偏鄉缺人、基層斷層等問題,皆是誘因不足與分布失衡所致。若未同步改善訓練品質與制度設計,擴大招生只會導致醫學生集中都市與特定專科,教學資源被稀釋、訓練品質下降,病人照護品質受損。「數量主義」的迷思,終將反噬整體醫療環境。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縣市醫師公會、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中華民國基層醫師協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及台灣醫學生聯合會,發出聲明,強調醫療資源配置需重視誘因與結構,非僅靠「擴招」解決。
29個醫師團體共同呼籲,盡快展開和衛福部、醫師團體、醫學生團體和醫學評鑑團體研討後續處理方式。
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表示,盼行政院緊急協調,盡速裁定暫緩,透過全國醫學院院長聯席會議,在1300人總額做適當調整,提撥名額給予3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