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湖牽水車藏 村民挑飯擔祭祖靈

口湖「牽水車藏」民俗科儀系列活動,挑飯擔及放水燈率先展開。(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邁入第一八0週年、全台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口湖牽水車藏(狀)」民俗祭儀,七月一日舉行「挑飯擔祭祖靈」、「放水燈」及「萬人塚點燈」等傳統科儀,場面莊嚴感人,展現雲林對民俗保存與生命教育的深切重視。

雲林縣府攜手金湖萬善爺廟、蚶寮萬善祠及下寮仔萬善爺廟,共同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緬懷一八四五年因一場狂風暴雨而罹難的數千位先民,並透過系列道教科儀展現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與深遠的生命教育意義。一日於下寮仔萬善爺廟首先展開「挑飯擔祭祖靈」,由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文觀處長陳璧君、口湖鄉長李龍飛等貴賓,以及口湖、四湖十四個聚落居民扛著扁擔、挑飯菜徒步前往廟前敬拜祖靈,展現早期農村社會對亡者的追思與敬意。

活動亦結合「挑起牽水情」青年挑飯擔體驗營,讓三十幾位在地年輕學子親身參與、體驗傳統儀式,深化地方文化認同。晚間更於「口湖下寮萬善同歸塚」舉辦點燈儀式,緬懷當年罹難先民,並融入音樂饗宴及品咖啡活動,藉以現代手法連結傳統祭儀,創造跨世代共鳴。

雲林口湖「牽水車藏」民俗科儀系列活動,挑飯擔及放水燈率先展開。(記者陳正芬攝)

文觀處長陳璧君說,下午四時起,蚶寮萬善祠和金湖萬善爺廟將分別舉辦重要的「放水燈」儀式,這儀式是透過水燈邀引水難罹難的孤魂前來接受超渡,水燈漂流越遠,越能招引更多水魂,蚶寮萬善祠將在成龍安檢所舊港口舉行放水燈儀式。

金湖萬善爺廟的放水燈儀式則由民眾從廟宇步行至金湖漁港進行,現場道士進行祭禱與唸經,隨後將水燈抬上船筏開往海中施放。「口湖牽水車藏(狀)」不僅是地方信仰的凝聚力,也是對生命教育的深刻體現,邀請民眾一同參與,緬懷先民、尊重歷史,感受台灣在地文化的豐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