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遠炫
這是一系列有趣且可愛的圖文書,雖然說的是原始人的一天,卻是啟發孩子去想像,原始的人類是怎麼開始走向文明的。讀歷史有時需要想像力,因為歷史是史官親身紀錄或是蒐集資料,並給予判斷的結果。但有些沒有紀錄或是太過遙遠僅有寥寥數字,就需要填補空白。
因為有了文字記錄,所以就開始了「信史」的產生,但事實上「信史」在人類漫長發展的階段裡,僅只佔有一部分,絕大多數的時間,被我們稱為「遠古傳說」甚至「神話」的這些階段都很漫長。原始的人類,在甚麼東西都缺乏的情況下,開始累積生活經驗,然後做出改變,而這些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而是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在偶然中迸發出來的。
以吃東西為例,我們現在可以吃到各種烹煮、燒烤的美食,但其實原始人類就像動物一樣,以生食為主,這種「茹毛飲血」的生活,就是原始人類的日常,當人類開始知道使用火的時候,人類的文明就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熟食」產生,讓遠古人類開始遠離因生食帶來的疾病與,也愈來愈懂得使用「火」烹調食物,甚至用火鍛造器具。
不管是在東方與西方的神話傳說中,火的出現,就是人類的一大進程,所以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天火,最後被天神宙斯處罰,用鐵鍊鎖在高加索山,並派老鷹每天啄食肝臟,就可知道「取火」這件事情,是干犯天條的重要大事,並留在神話故事裡,讓後人發現,原來從原始走向現代是這麼不容易,而且值得歌頌。
原始人類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干犯天條」的事情就不只一樁了,不管是吃的、穿的、住的與用的,都慢慢地脫離原始而走向文明。雖然這些改變真的很慢,有的甚至要經過數萬年才出現,而有些發明更是因為「偶然」的原因而出現。早在兩萬九千多年前,人類就已知道始用陶器,原來在學會使用火之後,遠古人類很偶然的把黏土放在火堆旁,結果發現經過火烤的黏土竟然變硬,於是想到這些變硬的土壤,可以裝水、裝食物,這項容器革命就此產生,解決了人類的問題,而且更從日常生活使用中,變成了對神明的禮讚與崇拜。
文字的發明,則讓這些文明得到紀錄,也成為「信史」的重要依據。史書上記載說,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了中國文字。倉頡的發明竟讓「天雨粟鬼夜哭」,雨下的宛如粟子般的大,狂風暴雨的聲音宛如鬼神嚎哭,簡直就是驚天動地把人嚇壞。因為文字帶來嶄新的文明,但也產生如「文字獄」那樣可怕的災難。古人因此對文字產生敬畏之心,記載文字的紙張需要送到「敬字亭」焚燒,才能表達對文字的敬重。
原始人比現代人聰明嗎?這個答案顯而易見,現代人要比原始人更聰明。因為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的基因學習到了許多的改變。但可是試著想想,當原始人類還沒有完成進化時,他們遇到生活難題時,又是如何關關難過關關過。這系列的《原始人的一天》呈現「度秒如年」的原始人類生活樣態,用生動有趣的圖文與「原始人大百科」、「知識便利貼」資訊,讓讀者了解我們的文明發展與對歷史的想像。
跟著原始人過一天,不但可以獲得讀書的樂趣,也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喔。開卷有益,就從得這本趣味的圖文書開始吧。
阮咸追求鮮卑胡女
■余遠炫
竹林七賢中還有一位也姓阮的阮咸,他是阮籍的侄子,在竹林七賢七人中只比王戎年紀大一點,他精通音樂,最擅長彈奏琵琶,還改良琵琶,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樂器就稱為「阮咸」——他的名字成了樂器的名稱。其實樂器阮咸是一種根據西域傳來的琵琶改良的,唐朝人在阮咸的墓裡發現他的存在,但因為不認識這種樂器,就把他成為阮咸。
阮咸沒有作品留在世上,他最出色的就是對音樂的了解,是當時的音樂家與音樂評論家,當時把他對音樂的解釋稱為「神解」,就可以知道他對音樂的精通。當時晉武帝司馬炎請幕僚荀勗根據古禮做樂器,阮咸認為聲音太高又帶點悲傷的感覺,認為荀勗在製作樂器時,用的尺是現代人的,不是古人的,所以比較不一樣。阮咸也因此得罪了荀勗,被貶去當個小官。晉武帝其實認為阮咸是個莫名其妙的人,處處不講禮法。
當阮咸還是個少年的時候,他喜歡上姑母家的一個鮮卑族的女生,這個女生在他姑母家當婢女,身分地位不是很高。阮咸的媽媽去世的時候,姑母帶著鮮卑女要離開阮咸家,阮咸非常緊張,因為姑母本來答應,要把鮮卑女生留在他們家,但因為阮咸媽媽去世,姑母竟然又突然要帶鮮卑女走,還在守孝的阮咸顧不得自己穿著孝服,竟然借了客人的驢子追趕姑母與鮮卑女,姑母只好同意讓鮮卑女,跟著阮咸回家。
有人問阮咸:「為什麼不好好守孝,反而去追鮮卑胡女?」阮咸回答說:「人種不可失。」如果用現在的優生學來看,阮咸的作法好像也有他的道理,但他的母親才過世,他卻追著鮮卑女,這種行為,在當時被認為是很荒唐失禮的,所以阮咸遭到眾人嘲笑,但阮咸並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後來鮮卑女為阮咸生了個兒子,名叫阮孚。
阮咸瘋狂的事情還不只這一件,他喜歡跟族侄阮脩喝酒,族人圍在一起喝酒的時候不用酒杯,而是坐在酒甕前對飲。正當他們喝酒喝的開心的時候,出現了一群豬也聞著酒香要來找酒喝,於是阮咸就乾脆與豬群一起喝酒,行為相當瘋狂。
魏晉時期,每到七月七日的時候,當時的民眾都會把家裡最華豪的衣服拿來曬,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也是追求時尚。但阮咸曬的東西跟人家不一樣,他把一種叫做犢鼻褌的短褲拿出來曬,這種短褲通常是傭人穿的,阮咸一點都不在意別人的異樣眼光,反而很自在地說,都是曬衣褲我跟別人沒兩樣啊。
晉武帝當家的時候,山濤推薦阮咸當吏部郎(人事主管),晉武帝卻認為阮咸的作為違背禮法,不適合當人事方面的官員,改用另一個名叫陸亮的人。晉武帝晚年時,阮咸也因生病過世,在竹林七賢人物中,算是命運還不錯的一個。
余遠炫簡介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桃園中壢地區客家子弟,新聞是他的職業,曾擔任記者、主管等職。爾後投入青少年寫作。近年致力古典小說改寫與詩詞賞析,希望把優秀的古人作品與觀念帶給今人。著有《未來公民──中國文學》(榮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兒童讀物獎)、《落鼻祖師》、《神探狄仁傑之金釵奇謀》、《大巡撫與小飛毛》、《春秋爭霸》、《從前從前有一條龍》、《一年二班小警察》以及《基測作文不可犯的五十個錯誤》等多本書。
以下是余遠炫的自我簡介:我是余遠炫,一個熱愛文字的工作者,也是穿梭於廣播、電視的媒體人。曾經有人說我提筆能寫開口能說,看到球賽會轉播,這樣的說法雖然滿切合實際的,但我其實更希望以多元的方式,透過文字與影音的方式,展現包括文學、生活與藝術的絢麗。
我的本職工作是媒體記者,從1989年七月進入媒體工作,一直到現在都仍在媒體服務。但我的興趣很廣泛,又因從小培養讀書習慣,至今每天都要閱讀些書籍,包括各類歷史讀物、推理小說與兒童文學,都是我愛閱讀的範圍,除了閱讀書籍之外,我也嘗試文學創作,並透過影音的方式,廣播或者是電視,介紹歷史與文學讓更多人認識文史的領域。
有人說現在是文史式微的時代,而且在重商重利的氛圍中,文史難以發展。但我卻相信,文史訓練是成為一個人的核心內在,不管從事哪項工作,都不能忘記成為一個人的價值,詩與遠方都是我們所嚮往的美好,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