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花了上萬元健檢,胃鏡腸鏡都沒異常,卻還是每天脹氣、頭暈、好累?」從事健檢將近25年的預防醫學專家提醒,這些查不出病因的慢性不適,可能是正在默默對日常食物「過敏」,而引發體內的長期發炎反應。
美兆健檢診所醫師林美秀分享自己就是食物過敏的最佳案例,早年總是頭暈不適,一直以為是低血壓導致,鑽研預防醫學多年後,才發現原來是對「雞蛋」過敏,「每天吃的雞蛋讓我體內一直在打仗!」
林美秀分享,臨床最常碰到的慢性食物致敏前3名包含「牛奶、雞蛋、小麥」這類極為常見、方便取得、且普遍大眾常吃的食物。
林美秀解釋,慢性食物致敏是一種低度但持續性的免疫反應,與急性過敏(例如吃蝦呼吸困難、吃堅果起蕁麻疹)不同,它不會立刻讓人休克,但會不知不覺累積發炎物質,引發各種難以歸類的症狀,讓人「沒病卻一直不舒服」。
更重要的是,這些發炎反應也會慢慢傷害血管健康,成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的潛在因子。林美秀強調,許多人看起來不胖、不菸不酒,但血管卻提早硬化,往往就是慢性發炎在作祟,而致敏食物可能就是其中一個關鍵。
除了檢測,林美秀也推薦一個實用又容易執行的好方法「過敏日記」。當身體突發不適(如頭暈、疲倦、腸胃不順),可回顧過去24小時在「食衣住行」上的變化,並記錄下來。這種生活中的觀察與記錄過程,也能幫助自己更理解身體的語言。
林美秀再次強調,如果長期都屬於「健檢無異常,但人就是怪怪的」,不一定是外在壓力或者年紀問題,也別盲目嘗試偏方或保健品。可以透過「IgG4慢性過敏原檢測」找出讓身體發炎的「隱形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