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左鎮區八十四歲的火炭伯羅恊全守著逾九十年的木炭窯,今年農曆年後燒的火炭還在窯內未啟封。火炭伯表示,現在用木炭的少了,一斤三十元也沒有利潤了,守著窯當做運動,活動筋骨而已。
左鎮區榮和里的木炭窯在榮盛時期,一年要燒四次窯,每窯二萬七千斤木頭燒出約三千斤的炭,每燒一次所需時間要三、四個月才完成,火炭伯說,早在阿公時代就開始燒木炭,用的是龍眼木和荔枝木,最好的則是九芎,之後由堂哥接手經營,但近廿年前堂哥沒法經營了,又擔心木炭窯荒廢,他只得接手,只是隨著時代改變,再加上木料取得不易,如今一年只燒一窯,主要購買者均來自中部的製茶業者。
火炭伯指出,木炭窯起動開始燒需要四天三夜不可睡,即不分日夜要維持窯內一定溫度,一旦柴火滅了就得重新來,相當辛苦,再加上現在人工、車資等成本均上漲,木炭一斤只賣三十元,買得人又少,一天有時賣不到半斤,若靠賣炭可能要餓死,如今炭都還堆置著,今年燒的也還在窯內未挪出來。
火炭伯已八十四歲,兒子都不願他繼續燒炭,但他卻認為勞動對自己的身體好,透過燒炭還可以每日運動運動。不過,今年農曆二月開始至今燒好的木炭仍在窯內,可能是最後一次燒窯了,畢竟還有許多木炭還沒賣出去。
三日左鎮區長余基吉專程去看火炭伯,並認為左鎮難得還有一座木炭窯,足以成為文化資產,更是左鎮隱藏版的景點,而火炭伯又是絕佳的導覽人員,他幽默的說話方式,都能逗樂大家,尤其他對周遭鳥類生態也瞭若指掌,甚至能聽懂鳥兒們的對話,聽火炭伯一席話,快樂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