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收費站華麗變身 霓土展場走進時光隧道

霓虹燈閃著甲骨文字「霓土」,此處由收費工作站成了藝術場域。(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原是古早南橫的收費站據點,如今成了徐育霓與吳其錚的生活與創作場域─「霓土space」,且在廿日前大家可以預約以銅板價五十元買一張有歷史意涵的過路票看展,更可以與吳其錚等三名創作者和三名淺山人一起分享在淺山的生活故事,寫出一首屬於自己的淺山詩。

古早在八四快速道路未開通前,左鎮是前進南橫的必經據點,因此大貨車過路費要收十元、小客車五元、機車一元,八年前吳其錚與徐育霓夫婦來到左鎮,更買下充滿故事的收費據點,開始淺山生活,如今徐育霓更策劃一場《淺山人|Hilllink》,由吳其錚、陳瑋軒、陳柏魁聯合創作,特別的是他們透過訪談在地傳統職人,如製炭匠、收費站員工與布袋戲師傅,將這些深植土地的生活故事,與自己的藝術創作連結,特別富有想像力。

徐育霓表示,展場外的「霓土」是以甲骨文字所呈現的,同時以霓虹燈一閃一閃來呈現,主要是記憶著曾從事霓虹燈的父親,亦是自己對即將消逝工藝的情感牽繫,更歡喜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霓虹燈。至於現場展出的吳其錚的陶偶作品,是他跑步或發呆時放空的創作,連操場都長出了腳,自己的腦袋瓜也長出了奇形異狀的想像,全部都變成實體,連漣漪都摸得著,作品飽含著能量。

此外,現場還有充滿童趣的肩擔戲,陳瑋軒讓陶土創作很戲劇,並將布袋戲、民間信仰等符號編織進入陶土之中,讓每件創作變得有靈性又親切,還充滿小孩子氣,件件可操作,童趣無比。而陳柏魁則銅鐵為材,創作出如同古老祭儀般的裝置雕塑,更能透過所浮現的影子看到不一樣的景物。

而此展更復刻早期前進南橫的大型車繳費證明,做為展覽的門票,是一場很有藝思的展出,地點就在台廿線北上廿五公里處左轉五十公尺附近,開放預約時段每週六、日的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六時開放參觀,需要先預約的時段,每週四、週五、週一的下午一時至六時,詳情也可上臉書土偶clayd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