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南市立博物館所策劃「線之所向:玻璃畫圖樣的工藝筆記」特展,四日起至八月十七日在新營文化中心登場,在地藝師黃燕清、馬芥龍的珍貴手稿和經典作品等二十件,呈現玻璃畫由圖樣構思、線稿繪製到上色的完整工藝歷程。
台南市立博物館表示,玻璃畫源自古羅馬,傳入台灣後在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廣為流行,成為廟宇、住家、商號門楣等處常見的裝飾工藝,在府城又被稱為「玻璃匾仔」、「玻璃漆」;玻璃畫以鮮豔色彩與金漆點綴展現出獨特光澤,象徵吉祥與庇佑,是台南常民生活美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過,隨著時代變遷,這些充滿故事的玻璃畫,已逐漸消失。
這次展覽經六甲出身市議員尤榮智,協助藝師家屬將作品無償捐贈給台南市立博物館,並促成此珍貴文化資產的展出。
這次展覽重點展出黃燕清十九歲時完成的《農家雜圖清書帳》,以圖形組字的「存、忠、孝、心、行、仁、義、事」八字圖、附吉祥語的彩墨人物畫、「魁星踢斗」文字圖,蘊含深厚的文化寓意與藝術巧思,是在地藝師對傳統題材的創新演繹。
市立博物館說,玻璃畫是藝術,也是情感與記憶的載體,鼓勵民眾走進新營文化中心參觀,在一筆一線間細細品味台南獨有的文化底蘊與工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