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策略 創造非陸供應鏈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致函十四個國家,告知八月一日生效的新關稅稅率,其中多數是亞洲國家。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八日分析川普策略,認為目的在於創造非陸供應鏈,和中國大陸密切的國家,大多接近四成;台灣應該會落在十五%至二十%區間,因為稅率過高,對美國也沒有好處。

連賢明發表對首波對等關稅名單的看法,七日對等關稅開獎不是最後結果,反而是川普覺得還要談判的國家清單。對這些國家來說,現在才是談判下半場,而對等關稅談判的關鍵是不要想對等,不單純關稅,主要是談判。

另對等關稅目的在創造非陸供應鏈。和中國大陸密切的國家大概都從四十%往下降,和美國聯盟國家大概十%開始談。也因此,寮國,緬甸,泰國這些與中國大陸密切的東南亞國家,稅率都是近四成,英國歐盟則從一成開始加。

而台灣現在處在尷尬處境。川普應該想把日本、韓國和台灣一起談,放在類似關稅區間。沒想到日本首相石破茂比石頭還硬,韓國新總統則剛上任,反而是台灣最有誠意,談判進度最前面,但還不到美國最滿意結果,所以川普還在考慮要不要接受。

連賢明說明,汽車關稅和貨物稅最大問題是稅損,金額不小但有解決空間。農業部分,牽涉食安,很容易被解釋為在美國壓迫下放棄台灣民眾的健康,這些困難不論哪個國家都會碰到,否則日本也不會為稻米死守,不願意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