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仍流行 高風險嬰暫緩哺母乳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8日公布,上週無新增腸病毒重症或死亡個案,腸病毒伊科11型疫情雖已在6月中達到最高點,但仍處高原期,預估不排除延至8月中才脫離流行,建議對具高風險因子(如早產等)之嬰兒,就醫與醫師討論最佳哺乳方案,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上週公布的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北部男嬰)檢驗確定為伊科病毒11型,今年累計仍維持9例腸病毒重症(含6死),重症病例數仍為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占6例(含5死)均為伊科病毒11型重症。

羅一鈞指出,伊科病毒從今年2月起成為主流病毒株,在6月8日至14日單週篩出20例陽性已為最高點,但由於占比未見下降,評估目前仍是流行期間,仍待觀察後續下降趨勢,不排除延長到8月再降溫。

此外,由於除了母子間的親密接觸可能傳染腸病毒之外,曾有少數病例報告提出於母乳中檢測出腸病毒,尤其是當母親感染腸病毒後處於病毒血症較高的時期,但是否為傳染途徑尚無明確定論。

因此,有關母親疑似感染腸病毒時的母乳哺餵建議,羅一鈞表示,疾管署依據6月19日專家會議結論,已修訂完成「新生兒腸病毒感染臨床處置建議」並於7月2日發函週知,建議對新生兒、未滿3個月具高風險因子(如早產等)之嬰兒,授乳母親若有腸病毒感染之虞,建議就醫與醫師討論最佳哺乳方案,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過程中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疾病康復後可恢復母乳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