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低落…竟是糖尿病作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科技業主管最近總覺得提不起勁,工作壓力大到連咖啡都無法提神,原以為只是職場壓力導致心情低落。健康檢查發現血糖過高、糖化血色素已進入糖尿病前期,心理評估也顯示明顯憂鬱傾向。

身心科醫師鄭佳益指出,根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是一般人2倍以上;而長期憂鬱者,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60%。

心情會影響血糖,關鍵之一是壓力荷爾蒙與慢性發炎反應;當長期處於壓力或憂鬱狀態時,皮質醇濃度會升高,使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性,進而提高血糖。同時,糖尿病與憂鬱症都與「低度慢性發炎」有關,影響腦部與代謝機制。

此外,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會構成惡性循環。憂鬱症會降低人對飲食控制、運動與服藥的動力,使糖尿病控制變得更加困難。反之,糖尿病帶來的生活負擔,如血糖監測、飲食限制、對併發症的恐懼,又可能進一步加重情緒壓力。

除了藥物治療,生活習慣的調整是「雙向照顧」的重要基礎。鄭佳益分享,飲食方面,以蔬菜、水果、豆類、全穀、堅果為主的植物性飲食,不僅有助於穩定血糖、降低體內發炎,也能正向影響情緒「腸道好、心情好」。

規律運動則有助於提升胰島素敏感性,減少發炎因子,對改善情緒與血糖控制同有效。鄭佳益指出,即使時間有限,每週3次、1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也比完全不懂更有幫助。此外,建立良好作息、改善睡眠品質,並持續與內科、身心科醫師合作追蹤,也是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