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延伸宜蘭環評初審過關

 

環境部九日舉辦「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會議;多個環保團體在場外開記者會,前交通部長賀陳旦(中)出席聲援,呼籲高鐵、台鐵董事長說清楚講明白。(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高鐵延伸宜蘭環評案九日進行第二次初審會議。民眾、環委都關心報告中有關行車時間等數據前後不一致的情況;鐵道局回應,會再強化說明。環委最後要求持續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建議本案補充修正後過初審、送環評大會審查。

環境部九日召開「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會議。開發單位交通部鐵道局表示,此案起點銜接既有南港站地下月台,沿線經南港、汐止、平溪、雙溪、貢寮,避開翡翠水庫集水區後進入頭城,於宜蘭縣政府東南側設站(宜蘭縣中心點),往南設置一座維修機廠,全長約六十點六公里(新建工程則約五十九點六公里)。

然而,環評委員提到,若比對台鐵、高鐵官網及報告中所提及的行車時間,包含台中至台北、台北至花蓮等路段,的確有一些落差,可能就會造成資訊盲點,這部分對應該釐清,報告內容也應調整一致。

環委也強調,鐵道局不斷回應北宜直鐵「暫難推動」而非「不推動」,加上報告中數字呈現也並不全都是最佳的交通時間,才會讓人懷疑本案是否真的是「最佳對策」。

鐵道局長楊正君坦言,行車時間數據資料「的確有前後不一致」,其實是原則依現行時刻表找最短時間,只是路段、班次的選擇沒有講清楚;至於經濟效益評估不同,是前後兩份報告表達不清楚,會再補充修正。

經閉門會議討論,環委提出九項建議,包括重新檢核本案涉及旅行時間、班次及計畫經費等數字;強化廢水處理,並於進流口及排放口設連續監測系統;就路線通過土石流潛勢區加強水土保持計畫;就東部地震等因素強化隧道結構,並針對隧道洞口的強風效應,擬具體對策;並請開發單位持續與沿線居民等利害關係人溝通。

環委最後提醒,此案開發過程中的土石方處理方式顯然不足,若遇到暴雨逕流可能造成沖涮,最大施工裸露面積、堆置的防護措施應重新檢視、並擬減輕對策。會議歷時逾六小時,最後建議本案補充修正後通過、送環評大會審查。

場外支持及反對本案的民眾一早就聚集在環境部的前、後門表達意見。正方代表,由民進黨宜蘭縣黨部率宜蘭當地居民手舉「全力支持高鐵延伸宜蘭」旗幟,呼籲環評委員關注東部交通建設與區域發展的公平正義。

反對方、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召集人康芳銘表示,高鐵僅比直鐵快6分鐘;交通部卻要投資3倍於直鐵成本的高鐵建設,斬斷台鐵公司在東部鐵路的利基市場。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表示,六十五天前召開初審會議、六十五天後報告內的數據還在避重就輕,直鐵規劃十餘年後,突然就被高鐵替代,理由是虛構出人流和錢潮;與六十五天前最大的不同是換了鐵道局長,希望能審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