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暢通/陽明國際/長榮常勝 全國船代會期共創航運美好前景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船務代理公會理事長黃啟洋7月10日在航海節記者會中指出,台灣航運的發展過去在龍頭航商的帶領下,創造的豐功偉業早已萬海暢通,陽明國際,未來發展可以預見必定長榮常勝。政府政策作為後盾支持大型航商拓展業務開闢海外戰場,延伸國輪版圖,目標明確,對全國航運也有明顯助益,這是所有航運業者與從事人員全力支持並且與有榮焉。航商引領對外戰功彪炳、戰績輝煌,台灣航運事業舉世注目。

然而對內台灣的航運環境的發展攸關本地航運及相關物流事業的前途,這是相關業者引領企盼。有幾個想法,仍然期待引起共鳴,包括港口區域分配合理化: 港區及市區合理分配、客運及貨運作業合理劃分,港口航運順暢及能源(LNG)補給安全化,航道安全及風電設置效益化,業務分配整體規劃(海快專區配置北中南三地4港配置規劃是否得當)
政府帶動產業數據化,自動化、智慧化:大型航商自行投資開發帶動產業發展,中小型其業仍須仰賴政府投入, 完善交通連結,港口對外交通,港口與櫃場之間交通,北中南藍色公路定期航班建立。減碳計畫,綠色共生鏈。碼頭港口以及後線物流作業減碳規劃,生產炭權支援航商,吸引船隻靠泊。 船舶物資供應健全。提供船隻靠泊意願,提升相關產業供應鏈。 人才、人力投入的推廣。產業持續發展,唯有從業人員不斷的投入,航運事業可以長久,人才挹注不應有斷層。

航運發展,台灣有強大的利基,在地理位置有相對的優越、有強大航商作為先鋒,有完整科技產業作為後盾、應該可以創造先機引領全球。船務代理業期待可以吸引全球船隻靠泊,推廣更多樣業務。關稅變化影響物流供應,匯率變動巨大衝擊進出口貿易,短期航運業務無法預測,但長期間物流需求不僅存在,依然有成長空間。國際形勢發展,密切注意。現階段期待2025 內外兼修,共建航運穩固基礎,共創航運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