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南區公所十二日在台江文化中心,舉辦「一一四年度台南市社區營造計畫─食在安南‧百味職人」第二場「居民共創工作坊」,活動邀請南大兼任講師張耘書及安南區十三佃文化工作室創辦人鄭新讚二人,透過口述與交流,與民眾分享家中獨門做法與味覺記憶,更勾起彼此共同的成長記憶與文化認同,讓居民不僅找回遺忘的味道,也重新建立起對土地的連結。
張耘書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深入剖析台江地區豐富的飲食物產與生活風土,包括虱目魚、紅蔥頭、西瓜綿等食材背後的文化脈絡。平凡的料理原料,凝聚數代居民的智慧與情感。張耘書更分享,虱目魚從「皇帝魚」到「家魚」,早已深植南部家庭的餐桌文化,而「紅蔥頭」更是傳統台菜靈魂配料,從油蔥酥到滷肉飯無所不在,每一口都藏有時間的味道。
鄭新讚則透過《咱的台江‧阮的記持》主題課程,從以前的「番薯干─倉庫簽仔」到當今的台江深富底蘊的餐飲小店,引領學員細數台江的味道記憶。
區長魏文貴表示,「百味職人」計畫不只是找出在地的味道,更是喚醒地方認同的一道橋梁。希望透過這些食物與故事的串聯,讓台江文化被看見、被品嘗,也能被未來的世代所理解與傳承。
公所表示,未來將持續辦理訪談、影像紀錄與資料庫建置,年底更將結合虱目魚節舉辦「安南職人作品展」,呈現這片土地上流動不息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