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年僅30多歲的Wendy(化名)確診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接受標準荷爾蒙治療效果仍有限。隨著乳癌治療方式日趨多元,經確認Wendy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醫師評估後,安排她接受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目前病情已穩定控制,並已能正常上下班並照顧家庭,逐步找回了生活的節奏。
隨著乳癌治療日益走向多元與精準化,健保自今年2月起給付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為晚期乳癌病友開啟更多治療選項。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郭玟伶說,現在是與癌共存的時代,即使是第4期乳癌5年存活率也有約4成,治療的目標不再只是延命,而是讓生活可以繼續,生活品質可以維持。
台北榮總癌症防治科主任趙大中表示,現今癌症治療趨勢更重視個人化調整,強調找出最適合病人的藥物與劑量,在控制病情的同時,也盡量保有生活品質。
「晚期乳癌病友也有選擇權」趙大中說,從新一代ADC藥物的問世,到HER2弱陽性亞型的新分類,以及台灣健保藥物的逐步給付,乳癌治療正朝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方向邁進。
新一代ADC結合標靶與化療,能精準鎖定帶有特定接受體的癌細胞且釋放藥物,並透過「旁觀者效應」: 一併毒殺鄰近癌細胞,不僅擴大治療範圍,也降低全身副作用的產生,是乳癌病友治療新選擇。
常見副作用為疲倦與血球下降等,而惡心、嘔吐的副作用,可以使用很好的止吐藥物來有效減少發生的機會,另外也要注意少見的間質性肺炎此種副作用,建議病友接受治療時需依照醫囑用藥,如有不適請立即詢問醫療團隊。
郭玟伶指出,「與癌共存」已成為癌症治療新觀念之一,現今的治療不僅關乎藥物選擇,更包含生活習慣的調整,許多病人往往過度關注「該吃什麼」,但僅靠營養均衡是不夠的,最大的風險之一是活動量不足,例如久坐、心肺功能不足、肌肉量流失等,都可能讓治療副作用變得更明顯,甚至影響身心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