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放寬!PD-L1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可一線使用 無基因突變肺癌有解方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者的占比以非小細胞肺癌為多,其中又以肺腺癌比例最高。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

一名60多歲晚期肺腺癌女性病友,試過許多不同的治療方式,但腫瘤一直無法很好地獲得控制,輾轉尋求治療建議的過程中,腫瘤不斷變大,不只肺部,肝臟也出現許多顆腫瘤。經由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岡遠醫師評估後,她決定接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以及化學治療。

李岡遠醫師表示,使用後效果很快地出現,隔1、2個禮拜回診時,症狀已有許多改善,從影像中也可以看到腫瘤開始明顯消退,3個月後電腦斷層更發現腫瘤大部分已消失,肝臟腫瘤也幾乎快看不見。李岡遠醫師說到,這位女性病友是一位心思很細膩、敏感的病患,但在疾病獲得良好控制後,她也漸漸變成一位開朗的人,跟過去的樣子差別很大。

非小細胞肺癌以肺腺癌為多 免疫治療問世成晚期無基因突變者新福音!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者的占比以非小細胞肺癌為多,其中又以肺腺癌比例最高。李岡遠醫師指出,肺腺癌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占比已接近70%,惟這些患者來到診間時,大多已進展為晚期,若已經轉移而且侵犯範圍較大時,因接受手術機率低,治療就會以藥物為主。

藥物治療最早以化學治療為主,但有效率並不高。李岡遠醫師表示,化療有效率平均來講只有20-30%左右,直到2000年初期標靶藥物才開始出現,但其中仍有一群患者因無基因突變,故無標靶藥物可用。大約在2010年之後,慢慢才又有另一種革命性治療出現,也就是「免疫治療」,一般統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PD-L1抑制劑免疫藥物能喚醒T細胞 可併用化療、抗血管新生標靶

由於癌細胞會表現PD-L1,與人體免疫細胞T細胞上的PD-1結合,催眠T細胞讓它以為癌細胞是正常細胞而停止攻擊,此時若使用免疫藥物PD-L1抑制劑,可將PD-1與PD-L1之間的結合阻斷,喚醒T細胞重新辨識癌細胞,再次攻擊進而消滅腫瘤。李岡遠醫師表示,對於無標靶藥可用的晚期肺癌族群來說,免疫治療已成為國際治療的主流。

上述免疫藥物也常會搭配其他藥物一起合併治療。李岡遠醫師提到,最常搭配的組合就是化療以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臨床數據顯示,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一起使用時,能大大提升治療效果。過往,若僅單用化療時,有效率只有約30%上下,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後,有效率能提高到約40%;若是三者併用時,也就是免疫藥物、抗血管新生標靶藥與化療一起使用時,根據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有效率則可提高至近60%,且能讓腫瘤惡化機會明顯減少40%左右,增加10%以上的長期存活機會。

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已列國際治療指引 健保接軌國際開放一線給付!

針對沒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國際治療指引已將免疫治療、抗血管新生標靶藥與化療的三者合併治療方式列為最強證據等級建議,過去健保無開放三者合併使用之給付,且單用免疫藥物也需看PD-L1表現量而定。

李岡遠醫師認為,一旦免疫治療合併化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時,不管PD-L1表現高或低,甚至是幾乎不表現的患者,都能看到明顯的效果。好消息是自114年6月起,健保已大幅開放給付,為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若患者符合確診不具EGFR/ALK/ROS-1腫瘤基因異常之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PD-L1抑制劑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可於第一線就給付,且不限制PD-L1表現量,因此李醫師呼籲病友應把握給付資源,積極與主治醫師討論,為自身爭取最佳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