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推廣猛禽棲架 榮獲「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肯定

屏科大推廣猛禽棲架榮獲「2025第三屆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肯定,由該校野保所助理教授洪孝宇前往台北領獎。(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長期致力於農田生態保育,近年以創新性的「猛禽棲架」技術與卓越推廣成效,榮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2025第三屆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肯定,頒獎典禮於十六日上午結合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屏科大此次獲獎彰顯結合生態研究、食農教育與社會實踐,於守護農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貢獻。

屏科大獲獎專案由野保所助理教授洪孝宇及農學院生物資源博士班林惠珊共同執行,在農業部防檢署和林業保育署的支持下,自2017年起於台灣各地農田設置多處猛禽棲架,透過首創的棲架監測技術,吸引黑翅鳶和草鴞等多種猛禽進入田間捕鼠,減少田間使用化學藥劑,並分享在棲架上拍攝到的鳥類逗趣影像,讓農友與民眾因此能更有感的認識田野生態,成功將猛禽形象化為推動友善農業的絕佳代言人。

屏科大團隊結合企業資源,與全聯福利中心、台中霧峰農會、遠雄人壽等單位攜手合作,開發「黑翅鳶米」、「貓頭鷹鳳梨」等友善品牌,以及現正推動的「友善草鴞標章」,皆為協助農民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達到創造保育與經濟雙贏的目標。同時也與屏東縣政府攜手舉辦「草鴞鳳梨地景藝術」、「野保市集」等活動,讓高樹在地民眾實際感受農業與生態共榮的可能性。

屏科大甫於今年四月獲得「2025年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三項大獎,此次再榮獲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印證屏科大在跨領域創新、地方連結與永續實踐上的卓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