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即將於三月三十一日施行新法規,台南社區大學及教育、環保等團體抨擊新政策是「機籠」政策,不僅對教學造成限制,生態監控恐也無法進行。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召集人黃煥彰表示,台南市採用正面表列,只有兩區共五處開放,幾乎大部分面積都不能飛行,他們強烈訴求應該改採負面表列,即除了公告禁止的區域外,其他區域均可活動。
台南社區大學二日上午邀集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龍崎牛埔里里長陳永和等人召開「搞什麼飛機?全面戒嚴嗎?」記者會,並邀請台南市議員許又仁、王家貞出席,希望交通部及地方政府能重新思考,不要讓新政策變成「機籠」政策。
黃煥彰指出,根據民航局日前公布的無人機活動區域範圍圖資,台南市被列入正面表列開放區,除了北門一處及左鎮四處地方是開放區外,其他區域都禁飛。他說,早期抓河川汙染,從看到汙染到找到汙染源大約要兩、三週時間,有了無人機之後可以很快查到源頭,很多重汙染區域就在紅色禁飛區域,讓他不禁質疑政府是不是準備大幹壞事。他也質疑,左鎮可以飛,龍崎不能飛,究竟標準在哪?
荒野保護協會總會水資源與水環境議題召集人張讚合表示,他們持續進行台南的野溪調查,把不當工程揪出來,這都得透過無人機空拍來觀察,希望政府不要將限制搞得太過分。
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陳葦芸表示,愈來愈多老師將科技結合在教學,並開發鄉土課程,用空拍機記錄家鄉之美,孩子的視野變得寬廣,也從中學校力學操作、空間感等知識。即將施行的無人機新法規,對教學有很大的限制及困擾,希望能重新思考。
黃煥彰表示,他們贊同小飛機要管理,要規範,但不是變相禁止,訴求各縣市政府可飛行的綠區要遠大於紅色禁飛區,也就使改採「負面表列限制區」及相對應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