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頭城.漫活五漁村 在地職人領路

港口社區理事長李世田示範吹奏螺響通知居民來牽罟。(東北角管理處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頭城烏石港以北綿延二十一公里海岸線,山海一線腹地狹窄,聚落緊鄰著陡峭山腳呈線性發展,因應地形,岩岸開發漁港、做潮間帶採集,沙岸則發展牽罟,就近討漁而生,小漁村各自隱隱獨立,過著里山里海的日常。

石城里張錦秀示範修補破損之定置漁網。(東北角管理處提供)

東北角管理處委託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從「閱讀生活地景」的方式切入,以社區聚落為單位,此次以「頭城五漁村」進行在地導覽培訓,與社區夥伴一起發掘解說亮點、導覽題材並設計遊覽路線,凝聚永續發展共識、共同推動生態旅遊。東北角管理處舉辦「頭城五漁村」區域成果發表試遊程,邀請二十一家旅行社同業踩線,跟著在地職人的腳步,實地深入走訪港口、梗枋、大里及石城等社區。

港口社區發展協會李世田理事長娓娓訴說著「龜蛇擺海口」、「加留餘埔」、及「黃槿粿葉」等在地歷史文化;在罟寮吹起陣陣螺響中,參與成員前往烏石港北堤海灘觸摸著雪山山脈產生的黑沙,並尋找寄居蟹的家。

梗枋有著離龜山島最近的漁港與車站,是五漁村中最大的沖積扇腹地,並以森川里海的食農、食魚教育聞名。大溪以漁港魚貨拍賣、觀光漁市聞名,吸引海鮮商家、饕客造訪。大里曾是宜蘭縣內輕便鐵道北端終點、出入宜蘭的門戶,先民在大里老街補給後直上草嶺古道,翻山越嶺進臺北城,這條路徑現在也是知名的健行步道;現今的大里老街仍然保留當時的傳統街道及古樸的聚落建築,更有溫暖誠摯的鄰里人情。

石城是臺灣定置漁場的發源地,盛產煙仔(鰹魚),也保存著傳統的石頭厝群。爽朗熱情的里長太太張錦秀,以清涼的石花凍飲歡迎團員參訪,在「石城定置漁場展示館」利用立體模型侃侃介紹這宛如海上大迷宮的被動式漁法,達人牆上彰顯著石城人協助建置、管理維修全台約六十餘組定置漁場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