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由台中市梧棲區大庄社區發展協會帶領來自西班牙、墨西哥、越南的國際志工社區服務青年

,二十四日抵梧棲區農會產業文化大樓,參訪農村文物館、漁業展示館,了解台灣農耕時期的風俗民情、稻米品種、耕種流程、農機具,並介紹二十四節氣,體驗蓑衣、古代農具,一覽昔日梧棲的漁業風情。
梧棲區是全台唯一擁有國際港口的地區,境內自然景觀及名勝古蹟十分豐富,為了整合及發展地方的產業文化特性,梧棲區農會於八十四年興建梧棲區農會產業文化綜合大樓,建置台中港區居民共亨的藝文展演空間,本館於八十六年初落成,鑑於傳統文化快速流失,農會特蒐集農村相關文物,記錄先民點滴,將成果做長期展出,使下一代瞭解台灣農業墾荒歷程。

梧棲早期就是台中西濱最主要的漁港所在,為了探索梧棲港與早期移民的關係以及地方漁業的發展歷史,梧棲區農會乃成立了漁業文館。一入館就可感受到藍色大海的氣息,各種魚類的標本和台中港模型都栩栩如生。展出內容有四大類,分為漁業歷史文化、生態文化、生活習俗及現代科技。展出的內容脈絡清楚、資料豐富,不但能了解整個漁業文化演進過程,也能對梧棲本地的歷史有深入而快捷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