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引言:天干地支在中華文化中的意義
天干地支是中國古代時間觀念的基礎。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配對構成六十甲子循環,用於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這套系統不僅是曆法工具,更蘊含陰陽五行、天地運行的哲學思想。
干支體系象徵時間循環與宇宙秩序,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符號。它滲透宗教儀式、命理占卜、歲時節令、禮制規範和民間風俗,也轉化為物質文化的裝飾元素,廣泛出現在青銅器、陶瓷、書畫、玉器等。玉器上的干支元素正是這種文化符號具象化的鮮明例證。
天干地支的歷史脈絡
天干地支紀年起源甚早,商代甲骨文已見干支紀日,用於卜辭記錄。周代沿襲此制,用於國家檔案、金文銘刻,成為官方時間編碼。漢代《淮南子》等典籍則將干支與陰陽五行結合,賦予更深的哲學思維。
此後,干支廣泛應用於命理、占卜、選日、風水、儀禮等領域,成為天人感應思想的重要載體。物質層面上,干支不僅是紀年標記,也常見於護符、裝飾和吉祥圖像,如青銅器、石碑、陶瓷、玉器上,都能見到干支紀年或生肖符號,展現時間、信仰和藝術的結合。
故宮藏品中的干支藝術表現
故宮博物院收藏了豐富的干支相關藝術品,顯示這一體系在工藝美術上的運用。以下就列舉數例如下:
(一) 洋彩萬年甲子筆筒
清乾隆年製,高12.3公分、口徑9.8公分、底徑10.0公分。此器為直筒形,口沿及足緣外撇如鑲邊,通體分四片組合:上端口沿與內壁一體、下端為底座,筒壁上下分段套入內壁,底座與內壁榫接固定,可使上下筒壁自由轉動。
口沿與足部飾紅地描金纏枝花卉錦紋,器身滿繪藍地卷草錦紋,間有瓜藤、粉彩瓜花點綴。最巧妙在中段主題:上下筒壁分別繪出十二枚黃色葫蘆,藤蔓相連,上段墨書「萬年」「甲子」及十天干,下段書十二地支,轉動即可組合六十甲子紀年。內壁及底部施湖綠釉,底心留白範內紅料書「乾隆年製」二行篆款。此筆筒設計精巧,既為實用文房器,亦寓「萬年甲子」吉祥之意,體現乾隆朝對傳統曆法文化的重視與瓷繪工藝的極致追求。

(二) 銀製羅盤星座鼻煙壺
清代製,寬5.0公分、高6.8公分。壺形扁圓,小巧別緻,以銀質打造。正面為傳統羅盤設計,外圓飾凸起連珠紋,中心鑲嵌銅質羅盤面盤,刻有二十四方位及八卦符號,用於辨別方向。
另一面同樣以連珠紋框飾,中央刻阿拉伯數字、天干十字與十二星座符號,配有長短指針,可指示天干、星座與數字座標,展現清晚期中西曆法、占卜與星相知識融合的特色。壺蓋以銅質鑲尖晶石為頂飾,內附銅匙,蓋口帶螺紋可緊密旋合。整器設計精巧實用,也體現清代對時間、方位、星象知識的重視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趣味。

這些藏品說明干支不僅是紀錄工具,更是象徵宇宙秩序與祈福意涵的藝術題材。
天干地支在玉器上的應用
玉器藝術中,天干地支的運用尤為鮮明,既有紀年功能,也具護符、祈福、禳災等象徵意義。故宮博物院典藏多件與干支文化密切相關的玉器,以下四件尤具代表性:
(一)玉瑗
明晚期至清,外徑14.19公分。通體灰白玉質,間有褐色、灰色沁紋,為典型瑗式,圓形扁平,中孔較大,外緣留廓,內壁刻弦紋與纏繞雲紋,增添層次與裝飾效果。
一面環刻十二生肖圖像,分佈勻稱、線刻細緻,展現生肖對應地支與歲時祈福意涵。另一面刻八卦符號與篆書天干文字,布局嚴謹,體現明清時期對陰陽五行、天人感應思想的重視。此器既為禮制供陳,也融入干支紀年、生肖吉祥與卦象占卜等多重象徵,展現晚明至清代玉器兼具實用、信仰與裝飾的文化特色。

(二)清 青玉八角形器
高2.0公分、最大徑20.0公分、孔徑6.1公分。以青玉雕製,質地潤澤帶天然沁色,中孔正圓,外緣作八角形,配有木製八方座架。
兩面陰刻紋飾各異:一面琢八卦符號,分布十二生肖與十二章紋飾,寓意對應地支與歲時循環,體現陰陽五行、祈福護佑等信仰意涵;另一面陰刻二十八宿星宿與天干文字,布局嚴謹,顯示對天文曆法知識的重視與對天地秩序的崇敬。此類器物應為清代宮廷中之陳設、供器或禮制用具,展現玉工技藝精湛與皇室對宇宙觀的象徵性掌握。

(三)清 玉牌
長13.0公分、寬6.0公分、厚0.9公分。以土黃色玉材雕製,長方形,中部鏤出長橢圓形環孔。環的正面陰刻天干十字與乾、坤卦象,背面則雕十二地支文字,體現陰陽五行、時序運行的象徵意義。
環內鏤雕奔走童子,長髮飛揚、動態生動,周圍以流雲紋飾增添層次美感。上方鏤雕鳥首獸身的想像神獸,造型繁複奇特,寓意祥瑞。整件玉牌雕工細膩,陰刻與鏤空技法交錯運用,展現清代玉工高超技藝與深厚文化象徵。

(四)清 玉飾件
長16.0、寬6.6、厚0.75公分。以和闐優質白玉雕成,色澤潤澤。形制為長方形,中部開橢圓形環孔,設計對稱均勻。
一面環圈陰刻天干十字與乾、坤卦象,共十二組紋樣,展現陰陽五行、時序運行象徵;另一面雕十二地支文字,對應歲時紀年體系,寓意護佑吉祥。橢圓圈內鏤雕「哪吒伏龍」主題,人物動態生動、龍身蜿蜒,周圍層層雲紋構圖繁複,展現高超鏤雕技法與民間傳說意象。上方鏤雕似鳥似人首的神獸,下端飾對稱獸面紋,紋理繁縟、富威嚴感。此器為清宮收藏,配有專製木座,方便陳列賞玩,充分體現清代宮廷玉工藝術與文化意涵。

干支體系嚴謹的時間邏輯和豐富象徵意義,為玉器設計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意,使其不只是工藝品,更是文化、信仰與禮儀的綜合體。
結語
天干地支不只是古代的紀年工具,更是中國時間觀、陰陽五行和天人感應思想的重要象徵,融合了時間秩序、宗教信仰與禮制規範,深刻影響了歷史發展和物質文化。
在玉器藝術中,干支元素將抽象的時間與宇宙觀具象化為精緻工藝品。從宮廷的生肖玉雕、紀年玉璧,到民間的護符佩飾,都見證干支文化從禮制到日常的深層滲透。故宮典藏的相關玉器不僅是藝術精品,更是古人世界觀與信仰的實物證據。透過研究玉器上的干支符號,我們不只是欣賞工藝之美,更理解古人對時間秩序、天命護佑與人生祈福的深刻期待,進而體會中華文化豐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