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認識家鄉 勝利學童探索糖路

 

台南市文化協會和勝利國小合作,共推「甜蜜與火焰~東門大街的謎團」教案,一起探索府城糖業發展的文化路徑。(記者林雪娟攝)

今年為台南築城300年,台南市文化協會和勝利國小老師共同開發以東門城和其周邊為主軸教學,推出「甜蜜與火焰~東門大街的謎團」教案,引導學童探索「糖」如何在過去400年,依然深深影響台南人的生活日常並認識糖如何成為重要出口貿易物品,台灣如何以糖,連接世界貿易網路。

台南是台灣最早種甘蔗、製糖、出口糖的城市,蘊藏著豐富糖的歷史與文化,形塑出府城人獨有「糖南」生活面貌。這條東門城內外的「糖路」,讓學生從糖業發展、糖的飲食文化中,來認識「台南甜」的歷史軌跡。

協會和勝利多位師長,包括楊雅貴、陳盈璇、戴敏娟、林婉瑜、楊茵茵、蘇哲瑋及王昭雄繪圖共同開發,規劃一條適合國小三至五年級的戶外教育走讀路線。除勝利外,也分享新南國小這條路線。

文化協會希望這條「糖路」可以成為台南囡仔認識家鄉的走讀課程內容。協會十餘年前成為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府城壯遊點,並加入「青年壯遊點推動戶外教育」計畫,鼓勵長期耕耘地方的青年壯遊點與鄰近學校合作,帶學生走出教室、認識家鄉,深化在地人文情感,為地方產業延續新的生命,並實踐「讓學習走入真實世界」目標。近年來,已有四百多位學童參與。

協會指出,貫穿東門城內外東門大街,也是一條糖路,承載台南府城糖業發展痕跡,從東門城外舊地名太爺廍、廍仔後等,至鄰近勝利國小的蘇家糖廍、彌陀寺碑文、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等,帶領學生走過舊時糖廍、糖間所在,東門城內外穿梭,一起探索府城糖業發展的文化路徑。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