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化學治療是許多癌症患者必要的治療方式,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沈祐任說,中醫治療可依據患者的體質,病情和症狀,進行辨證論治,可選用方劑、針灸、食療等方式緩解化療的不適,成為協助病人順利走過治療過程重要夥伴。
沈祐任表示,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病人選擇在西醫治療的同時搭配中醫調理,來改善化療所帶來的不適。
中醫的治療方式不是單靠一帖藥,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病情與症狀進行辨證論治,針對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中醫會選用十全大補湯、當歸補血湯這類補氣補血的方劑,可幫助患者調理體質、提升造血功能。
隨著升白血球針使用次數的增加,血球提升效果越來越差,中醫古籍《內經》提到的「腎藏精,主骨生髓」,因此補腎類的藥物使用就變得相對重要。
他說,除藥方外,針灸也被應用來幫助癌症患者改善體力與免疫力,如針灸足三里、三陰交、氣海、關元等穴位,有助於補氣健脾、增強體力;腎關、太谿等穴位,則可益腎健脾。
食療方面,由於血球降低後,病人可能出現疲倦、頭暈、面色蒼白、胃口差等症狀,此時應以補益氣血、健脾和胃為主,常用食材包括蓮子、紅棗、白米粥、山楂、金桔等,有助於促進食慾與消化,恢復體力。
沈祐任強調,中醫在癌症治療上的角色,早已跳脫傳統只是「補補身體」的刻板印象,而是成為協助病人更順利走過治療過程的重要夥伴;對許多癌友來說,中醫融合現代科學與經驗智慧,不僅緩解副作用,也為他們鋪設一條溫柔的療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