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管制藥品的成分就是毒品。食藥署30日指出,目前醫師、牙醫、獸醫佐等都可開立管制藥品,去年稽查1萬1962家機構管制藥品管理情況,發現231家次違規、比率為1.93%,其中又以登載不實最多。
對於國人出國旅遊前往國家對毒品的管理與我國不同時,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大麻相關製品。
有些國家開放大麻相關製品做其他用途,例如洗髮精、保養品等。但我法務部規定,大麻植株及其抽取物屬2級毒品管制,一經查獲就會移送法辦。至於在國外就醫領用的管制藥品,必須出示就醫時的處方箋,才能攜帶入境。
食藥署表示,管制藥品指成癮性麻醉藥品、影響精神藥品及其他認為有加強管理必要之藥品;依《管制藥品管理條例》規定,僅限供醫藥及科學上之需用。為防止管制藥品遭流用為毒品,食藥署採分級管理、證照制度及流向管理等策略,強化各環節之管理機制。
食藥署表示,目前管制藥品分4級管制,1、2級管制最嚴格,其製造、輸出、輸入及販賣僅限由食藥署之製藥工廠為之,並另訂定運輸、每年購買數量上限及禁止借貸、轉讓等相關規範,以強化高風險管制藥品之管控。
台大醫院護理師鄭靜宜表示,院方設有管制藥品智慧專櫃,櫃子外觀不標示管制藥品,以免引來不必要的困擾。藥品均採單獨存放,取用時一定要有醫囑處方;打開櫃子取藥時除要輸入員工編號,還必須進行指紋辨視,確保管制藥品的安全。
食藥署統計,去年稽查1萬1962家機構管制藥品管理情況,查獲231家次違規、比率為1.93%,以簿冊未依規定登載、登載不詳實最多共93件,其次則是未依規定定期申報收支結存情形、申報不實34件,依法可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