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50萬噸石綿待處理

1.5萬噸廢石綿衝擊災區,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呼籲正視全台50餘萬噸石綿風險建材。(蘇俊賓辦公室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行政院會今討論今年七月二十八日豪雨及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工作,指揮官陳金德於會中說明,中央將編列八億元專案預算,協助清理本次災後衍生的一點五萬噸石綿廢棄物。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與會指出,目前全台預估仍有超過五十萬噸石綿待處理,本次風災產生的一點五萬噸石綿廢棄物對於災民和救災人員衍生額外的風險。他呼籲中央應跳脫以往的處理思維,化被動為主動,編列預算並與各縣市政府合作,優先汰換位於環境敏感區的石綿建材,避免這次的情況再度發生,降低災害風險。

蘇俊賓表示,根據環境部去年調查,原先全台預估約有五十二萬噸石綿待處理,其中桃園占約二點五萬噸。目前環境部每年編列約三億元經費補助地方進行調查及清理,以桃園為例子,今年補助桃園清除處理的額度約二百零五噸,估須超過一百年才能處理完。

蘇俊賓建議中央應檢討現行做法,隨著極端氣候影響日益嚴峻,大型風災、水災恐將成為常態,因此對石綿等有害廢棄物的清除應更積極推動。尤其在低窪、沿海、迎風面及山坡地等相對環境敏感區域,其石綿屋瓦風險更高,不應再依賴民眾主動通報申請清運,而應於平時即編列預算,與地方政府合作,鼓勵居民主動汰除石綿建材。特定區域甚至要強制汰除,並訂定災後的標準作業程序。

蘇俊賓建議衛福部應於災後編列特別預算,針對目前生活或參與救災人員,建立一套長期健康監測機制,持續追蹤健康狀況,並在出現異常時提供必要醫療支援,這是第一次發生這麼大規模石綿廢棄物,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們必須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