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行政院刪減各縣市一般性補助款百分之二十五,引發地方強烈不滿;民眾黨團日前提出促請全額撥付提案。立法院會一日進行表決,儘管民進黨團表達反對,最終由藍白兩黨以人數優勢通過決議,要求行政院主計總處立即依立法院總預算刪減意旨,全數撥付原定的一般性補助款予地方政府。
行政院在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執行過程中,統一刪減原編列給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百分之二十五,即地方用以支應教育、社會福利、基本設施等支出的核心資源,並將相關項目改列為「未分配數」。此舉引發在野陣營與地方縣市首長強烈反彈,認為將嚴重衝擊地方基本財政與施政運作。
民眾黨團五月二十三日提出提案,指控中央政府未檢討預算浮濫編列,反而對基層財政開刀;要求立法院應決議主計總處應遵守總預算審議精神,依既定程序與比例,將一般性補助款原額撥付予各地方政府。
該案歷經財政委員會審查並完成朝野協商,一日正式排入院會處理。表決過程中,藍白陣營力挺提案;民進黨團則強調預算調整具彈性空間,反對硬性規定撥付方式。最終在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支持下,以贊成五十七票、反對四時八票、棄權一票通過決議。
立法院長韓國瑜依照表決結果裁示,正式決議行政院應依今年度總預算通案刪減決議意旨,責成中央各機關按比例調整所屬預算項目,並將原編列給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全額撥付,以維護地方正常財政運作與公共服務不中斷。
表決通過後,民進黨立委於議場內舉牌,批評此舉干涉行政預算自主,恐限縮未來財政空間。在野陣營則反駁,地方財政已面臨沉重壓力,行政院不應違反總預算原意,將刪減責任轉嫁基層。
此次表決被視為繼「普發現金條例」後,藍白聯手施壓行政院的又一具體行動;也為後續今年度特別預算審查與中央地方財政關係的再調整,投下關鍵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