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黃華安:手機 人人可用的創作器

媒體出身的黃華安號召成立「台灣手機攝影學會」並獲選擔任首屆理事長。(黃華安提供)

在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影像創作日益普及的當下,人手一機、離不開手機,已是現代人的生活。在成大教授手機攝影課程的文學院兼任助理教授黃華安號召攝影同好、學生及影像創作、科技和教育界人士成立「台灣手機攝影學會」並獲選擔任首屆理事長,期待開創全民影像時代的新里程碑。

來自馬來西亞、媒體出身的黃華安,不僅是知名攝影藝術家與策展人,還曾獲台南文學獎首獎及全國書法中學生及揮春比賽冠軍,在國內外舉辦攝影、詩詞、書畫和手機攝影個展等30多次,作品涵蓋東方美學意象、文化紀實與當代詩意影像,並獲國內外藝文機構收藏。

除了藝術創作,黃華安長年在大學及社區推動手機攝影與美學教育,擔任國際攝影評審、顧問與講座講師,為當代攝影與文化實踐的重要推手。自2020年起,即提出「手機為人人可用之創作器」理念,並在《時空光影》手機攝影個展中實踐將手機攝影轉化為公共文化與視覺教育的平台。

黃華安的手機攝影影像創作橫跨新聞、人像、影視與文學敘事,希望讓攝影不再專屬於專業領域,而是文化記錄與社會參與的日常工具。而近年來,黃華安透過成功大學課程設計,推動影像美學下鄉與地方扎根,讓更多年輕學生也能在南部展開影像實驗與文化實踐。

之所以成立「台灣手機攝影學會」,黃華安表示,用光影記錄時代,用手機發聲已是時勢所趨,手機的價值不僅在於攝影功能進化,更在於成為一種文化載體,能夠融合AI、文字、圖像,構成屬於這個時代的新型表達方式。他期許學會推動影像普及與文化教育工作,讓手機攝影真正成為一種公共語言,記錄時代的多元樣貌。

目前學會有百餘名會員,有他的學生、記者、警察、工商界、攝影,由於黃華安是兩岸戲劇劇照專屬攝影,演藝圈的朋友鄧志鴻、王瞳等人也共襄盛舉。

就像黃華安在學會成立大會上發表的學會會歌,「光影之間,夢悄悄成形、我們用手機,畫出風景的詩經」,象徵將手機從工具提升為藝術載體,也傳遞著學會推動全民影像教育的文化信念。

(記者姚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