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靖安報導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多數人每天疲於奔命。早起趕上班、白天開不完的會、晚上還要顧小孩、處理一堆家事,休息時間被壓縮到幾乎見不到縫隙,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常常只能從深夜裡硬擠出來。即使沒特別勞累,身體卻總像沒電一樣提不起勁。
我們常以為壓力造成的疲憊,撐一下、睡一覺就好,但其實壓力影響可能比想像中更深。長期高壓狀態下,不只心累,連血糖代謝也可能早已悄悄失衡,而你卻毫無察覺。
別小看壓力!它可能悄悄讓你的血糖逼近高警戒線!
醫學研究指出,當身體處於壓力狀態時,會分泌皮質醇與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促使肝臟釋放葡萄糖,為身體「備戰」。雖然這是人體的自然機制,但如果壓力長期存在,這樣的反應可能會導致身體始終處於低階備戰狀態,荷爾蒙分泌開始失衡,血糖變得不穩定,進一步對健康造成負擔。
這一切在初期可能無明顯症狀,直到身體出現明顯變化時,才發現已經錯過了最佳調整時機。
經常處於高壓工作環境的上班族,半夜得照顧孩子或長輩的家人,日夜顛倒、輪班值夜的工作者,還有正經歷更年期、情緒與身體變化交錯的女性等族群,這些人在日常中早已習慣「撐過去」,卻沒發現血糖也正悄悄失衡。
CGM連續監測讓血糖變化一清二楚
近年來,連續葡萄糖監測(CGM)技術逐漸普及,讓使用者不需要反覆指尖採血,就能持續觀察全天的血糖變化。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CGM(連續葡萄糖監測)裝置可供選擇,讓更多人能夠輕鬆掌握血糖趨勢。透過這樣的方式,許多人發現過去沒注意到的細節,例如在壓力大的會議前後,血糖明顯波動;又或者一整晚睡不好,清晨的血糖也比平時高出許多。這些變化,在單次量測下往往無法察覺,但透過CGM所記錄的趨勢圖,就能一目了然。
奇美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蔡孟修醫師提到CGM呈現的不是單一數字,而是一整天的節奏曲線。當我們搭配生活日誌記錄飲食、情緒、活動與作息,透過監測與紀錄,幫助個人觀察身體狀況變化,作為與醫師討論的參考依據。例如壓力長期累積、用餐速度太快、或是夜晚長時間滑手機,都可能影響睡眠與血糖穩定性。當你發現某段時間血糖總是在工作緊湊或情緒起伏時飆升,就能試著調整行程安排、放慢節奏,或透過紓壓方式做出回應。有些CGM裝置,具備血糖趨勢回溯功能,實際使用方式應依設備設計與醫師指示為主。簡而言之,CGM可協助觀察血糖與生活變化的關聯,是否適用仍應由醫師評估。
此外,這些連續數據也能提供給醫療團隊做為評估依據,協助進一步調整治療計畫或生活建議,從而提升整體血糖管理的效率與穩定性。
日常生活中的血糖變化,透過CGM有跡可循
當我們開始認識壓力對血糖的影響,也就多了一份理解自己身體的機會。其實要讓血糖回穩,很多時候不需要劇烈改變,只要一點點調整,就可能帶來明顯差異。像是睡得好一點、飯後簡單散步、給自己一點喘息空間,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都是穩定血糖的起點。
血糖變化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若能透過CGM等方式觀察,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生活與血糖之間的關聯。當你發現某段時間血糖總是特別起伏,就能慢慢對照當時的飲食、情緒或生活狀況,試著找出可以微調的地方。不是要求完美控制,而是透過觀察,逐步了解自己身體的反應與需求。
提早察覺,是守住健康最關鍵的起點
蔡孟修醫師提醒,照顧血糖,不要等到出現警訊才開始。有時候,只要多留意自己在壓力下的反應,就能發現一些不同。可能是最近總覺得疲倦、睡不好,或是在某些時間特別容易沒精神。透過定期檢測或使用CGM,我們可以更清楚看見身體的節奏,也更有機會在早期做出小小調整。這些改變不必一次到位,而是透過日常裡的慢慢練習。
留意血糖變化,不只是為了預防疾病,也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從認識壓力與身體反應開始,能幫助我們更理解自身狀況,逐步朝健康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