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當暑陽灼熱的灑落在花蓮玉里鎮安通部落的土地上,一群來自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青年,正以汗水與熱情,走進部落、走進歷史與文化的深處。
東華大學四日表示,今年東華大學「草圖學社」,也是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一一四年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的駐村行動者,透過實地調查、文化參與與產品設計,書寫屬於新世代共學與地方共好的洄游故事。
東華大學指出,「草圖學社」以「野菜文化」作為駐村核心主題,從部落耆老的記憶出發,結合植物辨識、QGIS地圖建構與環境教育專業,展開田野調查。每日由當地居民陪同走訪安通溪、越嶺古道與聚落各處,記錄下青葙、刺莧、黃藤等常見植物分布位置、用途與阿美語名稱,並拍照、製作標本與建立資料庫,作為文化導覽與生態教育之用。
參與學生表示,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在這裡變得有生命、有脈絡。這不僅是一次學用合一的實踐,更是將科學工具轉化為文化保存的方法,為部落留下系統化的地方知識資產。
東華大學強調,除了植物調查,團隊也投入社區空間活化,將部落閒置教室重新整建,規劃為文史展覽館。展覽館預計展示野菜滴膠標本、文化故事地圖、花草茶試飲區與族語解說牌,並將搭配安通豐年祭作為成果發表與互動活動。
草圖學社總召李昶勳表示,我們想讓部落的智慧,不只是展示品,更能走進人們生活,這樣的轉譯與創新,正是永續發展中「文化共創」最具體的體現。
東華大學表示,草圖學社的行動,融合了自然資源治理、環境教育、社區參與與社會設計,是東華大學多年推動在地實踐與跨域學習的縮影,這群青年用專業知識與溫柔情感,回應土地的呼喚,也為洄游農村注入了青年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