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與台灣多縣市圖書館共推閱讀週

中央大學與台灣多縣市圖書館共推閱讀週,希望家長和學生多多以文本為閱讀的方式。(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為推動閱讀習慣,中央大學與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等多個單位共同舉辦閱讀週研討會,四日開始一個星期分別在桃園市等地進行,有全臺近百位閱讀推動專家與教育工作者參與;中央大學陳德懷講座教授提醒,讓手機成為育兒工具,可能正是現代孩子所遭遇的最大風險。

中央大學與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等多個單位共同舉辦閱讀週研討會,四日開始一個星期分別在桃園市等地進行,分享透過身教閱讀、聊書薦書、跨領域主題閱讀等模式,希望從學校帶動家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的經驗與成果,並探討如何逐步建立「家校共讀」文化,讓閱讀習慣取代沉迷3C習慣。

中大講座教授陳德懷提醒,不少大學教師注意到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很難看完一整本書。他也指出,讓手機成為育兒工具,可能正是現代孩子所遭遇的最大風險。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將孩子的腦部與認知發展放在便利性之前。

他也指出,對於孩子的學習,多項研究顯示,與螢幕閱讀比較(包含平板與電子閱讀器),紙本閱讀展現出無可取代的優勢,可以提升注意力、深化理解、鞏固記憶,奠定扎實的知識與語言基礎,讓學習更有效。而螢幕閱讀中常見的分心、淺閱讀、眼睛疲勞、記憶不牢固等問題,皆可能阻礙學習成效。

他呼籲,從家校共讀10分鐘為起點,逐步取代手機育兒。唯有建立孩子閱讀紙本書習慣,引導孩子博覽群書,大量吸收並累積知識,才能培養孩子透過終身閱讀成為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