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子仁/綜合報導
美國會研究處七月底發布「台灣:防衛軍事議題」報告,爬梳近年對台軍援。報告指出,台灣自二0二三年起參與美國「國際軍事暨訓練」計畫,強化兩軍聯合行動能力;美台安全合作包括在美國和台灣的訓練,雖然大多未公開,但似乎有擴大趨勢。
根據這份報告,美國對台軍售一向是美國對台灣國防能力最具體的貢獻,其中大多數透過「外國軍事銷售制」(FMS)。從二0一五年到二0二五年,行政部門向國會通報對台灣提供的FMS總額超過兩百八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八千三百七十二億元)。
報告指出,除了「外國軍事銷售制」計畫外,第一一七屆國會(會期為二0二一年一月至二0二三年一月)還通過「台灣增強韌性法案」,授權為對台軍售提供新途徑。
「台灣增強韌性法」首次將「總統撥款權」擴及台灣,授權直接由美國國防部庫存提供台灣防衛物資與服務,以回應國會對FMS交付時程過長的疑慮。美國國會研究處表示,「台灣增強韌性法」上路以來,行政部門已宣布三項對台PDA計劃,總額達十五億美元。
這項法令同時首次為台灣提供「外國軍事融資」,可用於購買美國武器的貸款或補助。此後,國會也已相應撥款,向台灣提供軍事援助。
報告表示,美台安全合作方面似有擴大趨勢,並提到台灣參與的「國際軍事暨訓練」計畫。美國行政部門依據二0二三財政年度撥款法,強化兩軍戰力互通性及聯合行動的能力。
報告指出,台灣在實現國防目標時面臨國內挑戰,政策制定者對如何最有效嚇阻中國動武的意見不一。雖然台灣兩大政黨皆表示支持增加國防投資,但今年行政部門與在野黨控制的立法院對預算之爭,加深部分人士對台灣能否確保充足國防資金的疑慮。
此外,台灣軍隊在招募、訓練與留用人員方面遇到困難,一些觀察人士則認為民防準備不足,能源、糧食、水資源、通訊及其他基礎設施也易受外部破壞。「在社會層面,目前尚不清楚台灣人民在兩岸戰爭下願意或能夠承受何種經濟安全、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等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