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院厚生會五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儘速啟動「國家級B型肝炎行動計畫」,強化「篩檢、診斷、治療」三大機制,力拚在二0三0年達成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設定的病毒性肝炎消除目標。與會官員表示,將研議B肝篩檢後續追蹤計畫,並持續檢討擴大藥物給付。
台灣預計於十月向WHO申請C型肝炎消除認證,下一階段防治重點將轉向B型肝炎。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表示,國內約有二百五十萬名B肝帶原者,其中百分之三十不知情、百分之七十未穩定治療,應盡速參照C肝政策經驗,推動國家級B肝行動方案,並建立追蹤及治療轉介獎勵機制。
民進黨立委王正旭指出,台灣每十萬人B型肝炎相關死亡率為十九點二六人,明顯高於日本、新加坡等鄰近國家;治療率僅百分之二十八,也遠低於WHO所訂百分之八十的目標。他呼籲整合健康存摺與肝炎篩檢資料,讓第一線醫師能掌握患者狀況,強化追蹤與治療效率。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建議,在成人健檢項目中加入血小板檢測,並搭配ALT/AST肝功能數值與年齡,計算FIB-4指數,以評估肝纖維化風險,並透過健康存摺推播異常警訊,協助民眾儘早就醫。他並指出,未來除了B肝防治,也應推動脂肪肝及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的預防策略。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去年因肝炎、肝硬化與肝癌死亡人數為一萬一千二百三十八人,其中七千五百一十三人死於肝癌,為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名。目前已有近七百五十萬人完成肝炎篩檢,涵蓋率達百分之六十三,未來將研議B肝篩檢的追陽計畫,並於B、C肝炎諮詢委員會中進一步討論。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則表示,B、C肝篩檢已結合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健康存摺系統亦可試算肝癌風險指數。他認同FIB-4為有效的預測工具,將考慮納入健保署評估系統,並持續檢討藥物給付政策,提升B肝整體防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