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觀風雅 宮廟排放雨水有一套

風神廟屋頂上的鰲垂涎。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古色古香的廟宇,若使用現代排水管接雨水,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中國老祖宗的智慧利用導水設計,讓雨水從龍首、獅子頭或鰲魚吐出。最近兩週台南下豪大雨,府城隍廟後殿有獅首吐水的景觀,風神廟兩側則有鰲魚垂涎的應景畫面,還有人專程利用雨天前往拍照。

台南市宮廟民俗文化達人洪振閔表示,這種有文化感的導水方式,最早出現在北京紫禁城,城內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隻龍首,在下雨天會大吐龍水,壯觀畫面,令人震撼。

台灣府城隍廟後殿的「獅首吐水」畫面。
(記者陳俊文攝)

台南孔廟也有相同的龍吐水畫面,一般認為學自紫禁城。試想,美輪美奐的中國古典建築,四週搭配塑膠水管洩排雨水,是如何難看的畫面。

於是,建築師傅沿用古人的智慧,以龍、虎、鰲首等裝飾品安置在屋頂上,遇大雨來聾,協助將雨水往外排放。

台灣府城隍廟後殿有兩隻遇雨吐水的獅首,每次下雨都有人前往拍照,蔚為奇觀。

風神廟屋頂上的兩個鰲魚排水口,曾被花圈弄壞一隻,後已修復,雨大如瀑布,雨水似垂涎,大家都覺得新鮮有趣,還有人取此概念用來設計自家兼顧美觀的排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