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50歲詹姓婦人因嚴重齲齒和牙周病,變成全口無牙,由於工作上需經常與人互動,擔心活動式假牙講話或吃東西會尷尬不方便,接受醫師建議,採「植體支持性固定式假牙」重建治療,不僅恢復自然的咀嚼與說話功能,也重新展現自信笑容。
奇美醫院牙醫部醫師葉松穎指出,隨著壽命延長,老年人口逐漸攀升,牙齒脫落的問題越來越普遍,主因來自於牙周病、齲齒、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慢性疾病或藥物引起的口乾症造成的齲齒等多項因素。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訂立「8020」目標,希望人們到80歲,仍保有20顆功能性牙齒。「完全無牙」並非只有老人家才會面臨無牙的問題,除了喪失基本的發音和咀嚼能力外,還會導致臉型塌陷、營養攝取困難、社交窘迫以及生活品質下降等困擾。
他說,治療全口無牙或是齒列狀況嚴重不良的病人來說,常見的方法包括全口活動義齒、植體覆蓋式義齒、植體支持性固定式假牙,及植體固定可撤式全口義齒等4種。而利用植體進行全口固定式重建,一般可分「植體支持性固定式假牙」和「植體固定可撤式全口義齒」兩大類,前者是利用植體來支撐並重建病人缺失的齒列,會依據植體數目不同,設計成一段式或是分段式的固定假牙,讓假牙的外型比較美觀、病人在咀嚼功能以及清潔方式都比較偏向自然牙的感覺,而且假牙材質上也比較不容易被磨耗;後者義齒是設計成可拆卸式的,但病人無法自行取下,必要時醫師可利用特殊器械鬆開螺絲取下假牙進行清潔或維護,常聽到的「all-on-X」即屬於這一類的治療方式。這兩大類,各有優缺點,由牙醫師依據病人的口腔條件、預算與期待,找出最適合的治療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