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徵信所:美高關稅重創我9產業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CRIF中華徵信所五日表示,美國對台課徵百分之二十對等關稅,勢必對台灣出口產業造成一定程度殺傷力;尤其電器電纜、油電燃氣、電子零組件業和水泥工業等九個產業受創最為嚴重。若無法轉型至高毛利產品,只能考慮外移至其他國家生產。

CRIF指出,台灣並無具備足夠條件及籌碼取得與日本、韓國、歐盟相同的百分之十五稅率。就結果論,百分之二十的稅率雖為低標;但出口美國一百元的產品需支付二十元的對等關稅,對台灣出口產業勢必造成一定程度的殺傷力。

若依台灣上市掛牌三十二個產業類別毛利率來看,百分之二十對等關稅可分為低殺傷力(毛利率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中殺傷力(毛利率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之間)和高殺傷力(毛利率低於百分之二十)三類。

CRIF分析,今年第一季平均毛利率高於百分之二十五的產業類別有十四項,其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仍需面臨部分獲利的壓縮,包括貿易百貨、數位雲端、觀光餐旅、資訊服務、居家生活、半導體業、建材營造、生技醫療、食品工業、綠能環保、其他電子、運動休閒、其他類、電腦及周邊設備。

首季毛利率在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之間的產業類別則有八項,包括電機機械、汽車工業、化學工業、玻璃陶瓷、通信網路業、航運業、造紙工業及橡膠工業。

至於平均毛利率低於百分之二十的九項產業,也是受影響最大的產業類別,包括電器電纜、油電燃氣、電子零組件業、水泥工業、紡織纖維、電子通路業、鋼鐵工業、塑膠工業及光電業。

與各國競爭力相較,CRIF指出,台灣對等關稅百分之二十和越南相同,但高於競爭對手日本、韓國的百分之十五,也高於台商生產基地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的百分之十九,只低於印度、墨西哥的百分之二十五。因此,在同質產品出口的競爭力上,台灣居於下風,尤其日韓稅率較低,對台灣的殺傷力尤其顯著。

CRIF示警,若受到影響最大的產業類別無法將產品轉型至高毛利產品,只能考慮外移至其他低關稅的國家生產,但這僅是針對上市產業的調整策略。對資源更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關閉台灣廠並轉往其他地區設廠,恐怕是唯一生存出路。

CRIF認為,越南和台灣雖同屬百分之二十稅率,但因越南的生產成本較台灣低,預期台商仍會前往越南布局。

CRIF提醒,對台灣產業來說,百分之二十對等關稅處於「多元不利」的情況,尤其半導體仍須等待美國232調查結果公布,才能確定其對等關稅稅率,且這僅是對出口產業的衝擊,尚未涵蓋若美國汽車及農產品進口關稅降低對本土產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