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登場 環境部:年底提出減量里程碑不受影響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全球塑膠公約新一輪談判五日開始登場,學者評估,這次會議二大挑戰是塑膠整體周期及財務機制。環境部說,不論本次談判結果為何,年底仍會提出台灣的減量里程碑。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五日於循環再設計中心開啟「塑膠循環特展」,適逢全球塑膠公約(INC─5.2)談判會議於五日起至十四日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行,預計通過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解決塑膠汙染全生命周期問題。

出席本次會議的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榮譽理事長樊國恕透過視訊連線表示,塑膠公約談判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兩點,首先是塑膠整體生命周期,尤其是上游端的管制,另一則是財務機制。

樊國恕說明,對塑膠原料的管制和塑膠產量的限制是目前最大爭議,特別是產油國不希望對上游端的生產和製造進行管制;至於財務機制部分,主要是開發中國家因為處理大量塑膠廢棄物需要龐大費用和資源,因此希望在財務機制上能獲得補貼。

循環署長賴瑩瑩指出,台灣的塑膠循環政策包括從生活層面源頭減量、推動產品的綠色設計、鼓勵產業使用再生材料,最終目標是避免汙染,都與塑膠公約關注面向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