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歲近半腰圍過粗 腰瘦5撇步

奇美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及預防醫學科主任蔡孟修指出,腰圍正確量法應在早晨空腹、自然站立時,移除腰部衣物,用腰圍尺水平繞過腹部中線,貼合但不壓迫皮膚量測。圖為量腰圍示意圖。(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國健署108年至112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服務的民眾中,近5年平均超過1/3罹患代謝症候群,更有近5成腰圍過粗,腹部肥胖情形普遍,不容忽視,呼籲「健康腰圍5訣竅」以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國健署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透過健康生活習慣介入,幫助民眾改善代謝症候群。7日攜手知名IP角色柴語錄「廢柴」與「水豚寶」呼籲「健康腰圍5訣竅」:定期量腰遠代謝、我的餐盤饗健康、週週運動150、戒菸減酒護腰圍、定期健檢早預防,以提醒民眾可藉由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中,最容易觀察到的「腰圍」,來檢視自己和代謝症候群的距離。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指出,代謝症候群與腹部肥胖、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等有關,過去被認為是病前階段,但其實此時心血管疾病風險就已開始上升,且更與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男性大腸癌等癌症風險有關。

奇美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及預防醫學科主任蔡孟修指出,成年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應在早晨空腹、自然站立時,移除腰部衣物,用腰圍尺水平繞過腹部中線(介於骨盆上緣與肋骨下緣之間的中線),貼合但不壓迫皮膚量測。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指出,國健署自111年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針對代謝症候群個案提供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健康指導,幫助民眾早期介入管理,目前執行滿3年,經分析收案者中,腰圍未達標準且至少完成3次追蹤者,超過5成因介入後腰圍已獲得改善,約1成2達到標準腰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