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水陀螺

■鄧榮坤

遠方的海域應該是漲潮了,鹹澀的海浪湧入了大肚溪,這一帶的潮汐生物也多了起來,也由於附近的魚塭堤岸提供了水鳥躲避強風的場所,於是,每年冷風過境,從遠方來的候鳥也陸續來此過冬,沉寂多日的龍井鄉也開始熱鬧了起來!海埔新生地範圍寬廣,北起台中火力發電廠邊界,南至伸港鄉田尾排水溝口,生物資源豐富而且多樣化,是國內面積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水鳥、螃蟹種類數量眾多。

每年春秋兩季,漲潮後,保護區外的沙洲,會聚集許多水鳥,如果運氣好一點的話,你可以看見上千隻的水鳥。

由於泥濘灘地是濱鷸的覓食場所,所以,我們很幸運地發現步行匆忙,當地人稱為水尖仔的濱鷸以嘴插入泥中啄食。濱鷸的嘴巴略長且向下彎,繁殖季節的時候,腹部會轉為黑色,常常成千成百的大量出現覓食,覓食的時候頭低低的,且不時來回奔跑,動作顯得非常匆忙!在這裡也可以看見從額頭至眉之間是斑白色,頸部有一個白圈圈繞過後頸,宛如白色圍巾,於繁殖的季節,上身的顏色會逐漸加深的東方環頸鳥。

陪著我們走過大肚溪的孫雲,退休後,長期在溼地觀察水鳥,眉宇間流露出童稚的樸實,指著在遠方潮間帶、溼地砂質處逗留的東方環頸鳥說,環頸鳥是不怕陌生的,如你放輕腳步,經常可以接近到十公尺以內……。

孫雲說著說著,突然停下話語,驚叫起來。

──水陀螺,水陀螺,你看,水陀螺。

遠方,出現了讓孫雲驚叫的「水陀螺」紅領瓣足鷸。紅領瓣足鷸的趾間的蹼,所以,覓食時,顯得十分輕鬆,也十分滑稽,如果你留意紅領瓣足鷸的覓食,你會發現他為了激起水面下的小生物,會不斷旋轉著身體,不停繞著圈圈,就像旋轉的陀螺一樣。看到了紅領瓣足鷸可愛的模樣,你會為當地人為它取的「水陀螺」的名字而會心一笑!

大肚溪口灘地除了濱鷸、環頸鳥、紅領瓣足鷸外,退潮時,裸露的泥灘地,還可以看到焦躁的彈塗魚,也可以看到白鷺鷥露出銳利眼神狩獵的神情。

孫雲說,幾年前,這一帶的草澤和農田是水鳥的最愛,每年十二月到隔年四月為水鳥季,鳥類種類最多,族群最大,是賞鳥最好的時機,現在,要賞鳥得靠一點運氣了!望著遠方,孫雲似乎不太願意談及往事,面對大肚溪水的變色,回首,容易讓人覺得難過?